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干货2021

小黄 1172分享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干货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干货2021

一、概述

同学们学习历史,主要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怎样读好历史教材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虽然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往往苦于无从下手或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历史现象看起来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它们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并有一定的历史人物参与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进程,只有抓住历史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得心应手,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

(一)阅读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阅读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运用阅读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这是因为课与课之间有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这几课依次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开端到发展再到鼎盛直到衰落瓦解的过程。又如,一些鼎盛的封建王朝,课文往往分中央集权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几课内容,只有注意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才能对每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2.要注意阅读目录、引言和标题。目录是全册教科书的纲,阅读目录有利于掌握全册教科书内容的系统性和各课间的联系。课文题目亦是如此,课文的题目是本课的中心,小标题则是课文的骨架,阅读时要把这些标题整体读。这些标题有的是体现一种历史的并列的“横向”关系。有的小标题却是“纵向”地体现一种历史递进和先后顺序的关系,如“1789年一1814年的法国”二课,列出“革命前夕的法国”、“攻占巴士底狱一法国革命爆发’、“推翻国王统治一革命进人高潮”、“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雅各宾派专政”、“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几个小标题。这几个小标题之间就明显地是通过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和它们的内在因果关系来表现这两课中心主题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先把课的大题目及其内部几个小标题之间的这种关系弄清楚了,再阅读全课内容就不会感觉到杂乱无章,而会从内部的有机逻辑上,提纲挈领地把握住这一课的中心及其全部内容了。.

引言”一般包括了对本课内容的简要说明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春秋五霸》一课“引言”,“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谁?他们怎样争霸的?争霸过程中又有什么故事?”这里,前半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概念与历史的基本特征;后半部分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进人学习本课的境界。这样,通过阅读引言,这一课就有大致的印象,并且带有几个未知的问题,再听课学习心中就有数了。同时听完课后,再回头读读引言,更有助于牢固地、概要地掌握这一课的具体内容。

3?注意将课文大小字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阅读小字,大字须着力阅读。

4.要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原始文字资料。原始文字资料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在阅读课文正文时,尽量阅读教科书中援引的“文献资料”,以印证正文中的文字叙述。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先把这段文献资料真正读懂,先逐字逐句地读,然后再对整段文字内容进行理解;二是要利用课文提供的注释和译文;三是要结合课文中的正文内容,不要孤立地去读文献资料。

我们阅读历史教材还要做到:①训练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教材的能力;②在找出主要知识点加强记忆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框架;③会编写读书提纲,提高领会和掌握教材的能力;④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⑤在阅读的基础上,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事物的发展过程或知识的性质、类别加以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掌握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线索,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三)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

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把学过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不断在旧知识的链条上加入新环节,把所学知识编成知识网,长此以往,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按自己的方式组成线、面、体,有利于消化,理解和掌握。如回答“试述唐太宗的政绩”,就是要求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去认识唐太宗。它要求把政治上的“贞观之治”以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和文化上有关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成果都回答出来,从而勾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

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是从表面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的,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现。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是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学生自然会对它们感到陌生、有距离感,而我们一旦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情绪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例如可从我国运河名城丛书之一的《运河名称——苏州》的出版助推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新闻情境入手,结合图文向学生展示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朝大运河,以激发学生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这样的方式角度新颖,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运河的历史作用,探究出了人们对运河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措施。又如中国古代思想史内容枯燥,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不感兴趣,不容易掌握。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亲身体验的常州春秋淹城遗址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更鲜活、更丰富的活动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感受这一遗址的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诸子百家的思想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充分体现了史学的借鉴功能,使学生感到了历史的可用、可亲、可信。教师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历史细节,创设更多的历史教学情境。如12月13日南京鸣响防空警报、1980年版人民币上人物像的民族名称、美国国旗的变化等,当教师把这些生活中易被忽视的细节背后所蕴涵的历史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有眼前一亮之感,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这些生活细节背后更多的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天堂,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编织梦想、培养历史思维。

2.通过设计问题,分组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因此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用问题来激发和调动,因为有效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与动力。有效的问题能创设一种充满张力的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的思路,打造质疑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讨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历史问题的来源是广泛的、多元的。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眼光,综合来自生活中的问题,较大限度地使提问和学生个人的问题发生共鸣,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教师的问题要有创意,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要能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思维过程中所得到的那些可以继续拓展的思维结果,从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又让学生享受到了自我创造的愉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再带领学生“乘着时间的隧道回到唐朝”,经过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说:“朕是唐朝的皇帝,身上穿着考究的丝绸衣服,经常在大堂之上接待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名士……”有学生说:“我是唐朝的商人,销售高档的陶瓷,无论是越窑的青瓷,还是邢窑的白瓷,我都应有尽有。”有学生说:“我是唐朝的农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庄稼,农田里的收成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发现者”。

3.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自由度,经历探究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的教育价值还在于探究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自由度,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时空环境里,自由地开展研究,自主地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会交流和合作,学生才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才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表达,才会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历史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教师心目中追求的不应只是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多维的思考。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了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显示了“澶渊之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澶州之战的结果,思考宋军击退北方的辽军,在宋军获得军事上的优势的情况下,为何又有澶渊之盟的约定,让学生从辽、北宋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三个方面对澶渊之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较后得出结论:澶渊之盟对辽来说,辽兵脱险,又得“岁币”;对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性和约,“岁币”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即结束了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维持了双方和平稳定的局面,加强了经济交流。新的发现激发新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又会生发出新的探究问题,这样层层递进,随着探究活动的展开,学生的经验就会逐渐积累,认识就会不断深化。

4.注重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否真正发挥出了它的巨大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是否有勇气开始新的尝试与探究,是否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责任感与自身的实力。历史教师应有新颖的教学理念,即要摆脱权威者、施令者、裁判者、独唱者的角色,而以平等的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历史教师应有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探究选题、探究方案、探究过程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指导,让学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般的顿悟,使历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构建与传承,故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和保护其探究热情,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宽松环境。历史教师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是历史知识的“呈现者”,还是历史信息的“重组者”,应使历史教学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而实现这些,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应让自己成为一条不断自我反思、常流常新的小河。如从《新航路开辟》中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世界与中国的海洋问题,历史证明:一个海洋大国或濒海大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兴则海权兴、国家强,海洋意识被解读为一种开拓创新、征服冒险和竞争进取的意识,其核心是开放、进取、竞争和协作,海洋是进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大国的发展史,任何一个强国的崛起,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还是日本、俄罗斯,都是依靠海洋、通过开发海洋而成为世界强国的。而中国,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浅层面上,远未做足、做好“海”的文章,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缺乏海洋意识,因此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5.总结

综上所述,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探索探究式教学之路中,都应遵循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构建历史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较终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当然,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它不是一件易事,但值得我们坚持去做。

作者:薛萍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

73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历史学习化难为易记忆法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历史学习化难为易记忆法2021

(1)化简记忆法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

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

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4)列表图示法

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5)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

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

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6)串字法

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7)口诀法

通过综合取舍,把一些零乱的内容整理成比较整齐的押韵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可编成这样的口诀:

西方列强不让富,先进技术难传入。

清朝内部有顽固,阻挠破坏搞洋务。

整个运动缺核心,几个总督和巡抚。

技术设备单纯引,根本原因在制度。

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

一、历史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记载,所以要想办法把陈旧的史实融入新的内容,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自觉、自愿去学,这样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1.从学生好奇心入手。青少年的兴趣都源自好奇心。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和尝试,并从中产生和增强情趣。

2.结合历史材料教学。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不局限于课本,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接触考古发现、历史实物、历史史料的机会,使学生沉浸其中,自然受到熏陶。

3.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中学生的特点就是求知欲强,尤其喜欢自己去探索。据此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进去,以加深其印象。

二、历史教学方法应艺术化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师在传授科学概念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而应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来掌握概念。”的确,中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激发,如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

1.教学语言艺术化。我国著名的口才学家邵守义先生说过:“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交际功能已成为决定一个人工作及事业优劣成败的关键。教师除了要以普通话为基础外,还要让语言感情化,富于艺术性。教师在讲课时,要声情并茂,讲解生动。

2.教学手段艺术化。其一,我们可以利用录音机、幻灯机等电教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其二,在教学过程中,用卡片教学法,也可让学生通过剪纸法掌握课本上的地图、人物图象等。其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可尝试使用漫画法,让学生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加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印象。

三、历史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人文、地理、自然无所不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历史和其他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也是历史教改的一个方面。如在历史教学中,可借鉴地理教学的一些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的作用,把特定历史时期某些国家所发生的事浓缩到一张地图上,进行专题讲解,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又巩固了地理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中国史来说,讲完原始社会,可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巩固,悬挂一幅中国地图,教师引导学生把原始社会的古人类遗址和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地点在地图上一一对号入座,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这方热土的确到处留有原古人的足迹,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祖国确实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

四、历史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消失的现实,现实又是明天、将来的历史,二者之间虽有重大区别,但都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之中,如何使二者有机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给学生适时、适量、适当地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所知来开阔视野,贯穿古今,纵横捭阖,获得新知,使久远的历史与鲜活的时代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我在讲《神圣抗战的开始》中“南京大屠杀”一框时,结合近年来日本一些右翼军国主义者硬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日本文部省删掉中学教科书中关于“侵略”、“不计后果的战争”和“731细菌部队”等内容;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外“侵略”改为“进出”;日本官员公然参拜为东条英机等战犯招魂的靖国神社等现象,揭露日本右翼军国主义者严重歪曲史实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恶劣行径。这样,把历史事件与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以史为鉴,借助史实认清现实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历史课变活,也为学生思维插上了翅膀。

总的来说,历史教学方法在使用中并不是孤立的,而应该综合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结合现有条件去实施。历史教学方法无论如何更新发展,学生永远是真正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知识储备库,在不断主动给予的同时,也要有能力使学生从我们这里“拿”走得更多。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干货2021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指导2021年 - 5068儿童网

最实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2020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2020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2020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20个高效记忆法2020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2020 - 5068儿童网

初中学习方法和技巧2021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2020 - 5068儿童网

2021初中历史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 - 5068儿童网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2020 - 5068儿童网

    精华图文

    21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