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

学俊1252分享

从教学目标角度来看,每节课都会围绕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来展开。这些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及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句(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千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种花,它的名字叫紫藤萝。先看几张紫藤萝的图片,说说你眼中的紫藤萝。

(PPT示紫藤萝图片)

生:像瀑布,芬芳淡雅,灿烂。

过渡:紫藤萝花的美丽让我们惊叹,作者那卓越细腻的笔触也让我们折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文章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2、语言品析

思考: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角度提示:修辞,用词,情感。

(学生思考3~5分钟,然后进行回答)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明确: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盛,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明确:“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的使用,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写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

(3)“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明确:运用拟人手法,以动态写花的静态,生动地写出花开的繁盛。

(4)“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明确:用“帆”与“舱”比喻花朵的外形,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拟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花朵美丽妖媚的特征,更显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思考:将“帆”换成“小铃铛”、“伞”是否合适?

明确:不合适。“帆”代表作者扬帆远航、拼搏奋进的精神。后文出现生命的长河与之呼应。

(5)“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明确: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那种缥缈轻柔的感受。

思考:紫藤萝的花语是什么?

这是一树_____的紫藤萝花,她向我们昭示了生命的_____,我___她。

(如:经历了不幸依旧绽放顽强敬佩)

小结:品析语句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从字词的凝练、传神、修辞手法的使用、语言富含的哲理等方面品析感悟。

3、写法探究

阅读宗璞的《丁香结》,看看它与《紫藤萝瀑布》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宗璞:丁香结(节选)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分析:

《紫藤萝瀑布》:由于家庭遭受_迫害,小弟也因身患绝症而死,所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当她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时,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从而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鼓舞。

《丁香结》:作者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思考: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能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怎样写好这类文章?

明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写景是前提基础,抒情是自然升华。

(2)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例如整体—局部—整体。

(3)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多种修辞手法。

小结: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

4、拓展迁移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如《短文两篇》中作者借助陋室和莲花这两个物,来寄托自己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品行。“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赏图言志,畅所欲言:

请你欣赏某一种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写成一个小片段。要求:托物言志;100字左右。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语言,了解景物特点。

2.比较阅读,分析托物言志写法,体会文中哲理。

【教学重点】

用精读的方法,品析文中语言,了解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用比较阅读方法,了解托物言志写法,体会文章蕴含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见过紫藤萝吗?见过瀑布吗?见过紫藤萝瀑布吗?

教学预设:学生对前两个问题应该很好解决,关键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应该会有疑问,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迸溅仙露琼浆忍俊不禁笼罩盘虬卧龙遗憾

2.默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到了哪些内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会答出文章写到了作者观赏紫藤萝的过程,或者写到了美丽壮观的紫藤萝,可能会忽略文中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不能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再读课文,初识藤萝。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紫藤萝的。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整体到局部:一树花——一穗花——一朵花,也可能会回答时间顺序:见花——赏花——悟花,这是全文的写作思路,不能和作者写花的顺序混淆。如果学生能从“现在——从前”这个时间来梳理作者写花的顺序,是值得肯定的,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能明白文章哪些部分写到了紫藤萝。

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紫藤萝的。

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描写紫藤萝的句子,小组交流并归纳。

如:“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从整体上写出了紫藤萝繁花倒垂,倾泻而下的状态,化静为动,十分繁盛、壮观。(形态美)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写出了紫藤萝的主色调“紫色”,“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这一句从局又写出了紫色的变化,这样紫色有浓有淡,富有层次,给人变化美。(颜色美)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充满童趣,宛如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作者用拟人的笔法把紫藤萝写活了,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巧妙融合在富有情趣的紫藤萝上。(情趣美)

四、重读课文,走近藤萝。

1.自读课文,请在“的紫藤萝”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填的词语有“美丽、繁盛、壮观、欢乐、热闹、活泼、生机勃勃”等。但学生很可能会忽略作者对以前紫藤萝的描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写以前紫藤萝的句子,让学生对比阅读,获得对紫藤萝的完整印象,全面把握紫藤萝的特点,为后面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做铺垫。

2.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紫藤萝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教学预想: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进一步感受紫藤萝的特点。

文章在描写紫藤萝瀑布时,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方法,把静态的花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壮观、色彩分明的藤萝画。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个语句化静为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五、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朗读课文,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教学预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可能会体会不到叙述中作者的情感,还会忽略作者议论性的语句。

学生可能圈画的语句有:“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教师补充: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暗含作者心头焦虑和悲痛。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不正是作者感悟生命真谛后振奋精神的表现吗!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开花谢如同人生命运的浮沉,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作者至此彻底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生命的美好,因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

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预设: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建立“物”与“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讲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做铺垫。学生可能会对文中一些句子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背景知识。

教师补充:当时“_”_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还没有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内心伤痛而无法纾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_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些了解和认识。

紫藤萝瀑布的流动时刻牵引着作者情感的流淌。看到一树繁盛的紫藤萝,作者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繁盛、壮观、活泼、可爱的紫藤萝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作者心上焦虑和悲痛,作者“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然而花的生命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紫藤萝也曾经遭受不幸,想到以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再对照眼前繁盛的紫藤萝。作者深刻体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开花谢如同人生命运的浮沉,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作者至此彻底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生命的美好,因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

六、比较阅读,了解写法

1.重温托物言志写法,让学生就这篇文章举例分析。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这种写法,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

教学预设:学生对紫藤萝的特点会把握的比较透彻,但难以建立紫藤萝和作者情志间的联系。教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充分感受紫藤萝的现在和过去,“繁盛”和“伶仃”,进而理解到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

2.把《爱莲说》《陋室铭》和《紫藤萝瀑布》加以比较,看看三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教学预想:这三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尽管语言形式不同,选材不同,但都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爱莲说》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陋室铭》这篇文章借对陋室的描绘,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和安贫乐道的态度。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来表现作者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来表现作者对“疾病的痛楚”、“生死的疑惑”的思考。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课下阅读作者宗璞的《丁香结》《燕园寻树》《好一朵木槿花》等,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八、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物————————————志

紫藤萝  情感变化

美丽、繁盛  稀落、伶仃  人生思考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3

教学目标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的方法。

重难点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各种事情,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怎样选择写作素材呢?今天,我们将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写作指导:

阅读写作指导,归纳选材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材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2.要围绕中心选材。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用;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

3.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颖。

作文一、学会选材

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打算怎样选材?

写作提示:

1.可以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选取能反映街道特点(清幽、热闹、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为材料,如街道的环境、两旁的建筑、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记叙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事,记事时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现事情发生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跑题。

3.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新颖,叙述或描写要生动、有趣。

作文二、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写作提示:

1.可以只写一位“牛人”,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点;如果这个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但要突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2.语言可以诙谐、幽默一些,甚至带点儿调侃的味道,这样会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例文欣赏: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高手出武林,“牛人”在我班。说起我们班的牛人们,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有人不竖大拇指。哈!说得那么神,你可能也不信,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吧!

风一般的人物刘玉

刘玉,尽职尽责,她可是我们班的班长。班长事务繁忙,每天爬上跑下,不是开会就是有事儿,一天不知上上下下多少回呢!“咚咚咚咚……”你听,刘玉开完会刚回来。只见她从我身旁飞回她的座位,然后一阵凉爽的清风从我耳边拂过,每天都能享受这种清风,真是惬意啊!不过可真是苦了刘玉。所以嘛说她是风一般的人物,可一点都没错。

开心果丁文皓

每个班都少不了一个幽默搞笑的人物,给我们班送来欢乐的人是谁呢?你瞧,她来了。几个同学嘻嘻哈哈地围在她身旁,嘴里嘟囔着什么。“在聊什么?”我也凑了上去。“猜谜语呢,你也来吧!嗯!什么情况下,0大于2,2大于5,5大于0?”0大于2,2大于5,5大于0?“当然是在错的时候喽!哈哈,我一定是对的。”我不假思索,直截了当。

“No,no,no,no,no,no……错啦,再好好想想。”5大于0对了,0大于2,2大于5?这怎么可能?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丁文皓终于公布答案了:“答案是,此处省略几个字。”“啊!你就别卖关子了,话可不能说一半,能急死人的!”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后,终于知道答案了,原来是在石头剪刀布的时候啊,“怎么早没想到呢?”“你们可真是,哎!说你们什么好呢?算啦!本小姐大人不记小人过,看在我们是同学的份上,就……”还没等丁文皓说完,一场追逐战就已经展开了,一圈又一圈,终于跑不动了,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正因为多了这么一个“开心果”,我们的学校生活才会更多姿多彩。

“书迷”杨黎明

说起“书迷”,那可是我们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就是杨黎明,一个白白胖胖的帅气男生。因为他喜好读书的程度让人惊讶,只要一提到看书,他就两眼放光,好像自己就是为看书而生的。

他读起书来专心致志如入无人之境,好像根本不受别人干扰,甚至会闹出许多笑话。一次下午放学,由于最后一节是自习课,他做完作业便拿出《橡树上的逃亡》看了起来,下课了也浑然不知,结果大家收拾完书包下去时,他的同桌才发现他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书,叫了他几声没反应,于是推了他一下,没想到他竟然大声地叫道:“你别欺人太甚,乔密西!”吓得他的同桌一下子愣住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迷到故事情节中了,连声向同桌说“对不起”。急急忙忙收拾好书包离开教室出门等车,等车时他拿起书又看了起来,公汽走了他仍然站在原地,同学们大声地喊他,他才回过神。

由于他爱读书,知识越来越渊博,成了大家十分佩服和喜爱的“才子”。

怎么样,我们班身怀绝技的同学们“牛”不“牛”?

【点评】本文选择班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班长刘玉、开心果丁文皓、“书迷”杨黎明,用典型事例突出了“牛人”的突出特点,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

作文三、我的一天

写作提示:

1.可以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围绕“特殊”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也可以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你生活的特点以及你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选择的材料应真实、可信。

2.写作时要突出重点,不能让材料游离中心,或把文章写成流水账。为了便于把握,可以先列出提纲。

3.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着力展现需要突出的部分;与要展现的生活特点没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可以用概括式的描述。

例文欣赏:

我的一天

今天是文学社团的最后一次户外活动。也许是老天爷想给我们画上一个圆满的记号,于是让这一天多姿多彩。

当我们怀揣着兴奋的心情来到集合地点时,却发现天空是灰蒙蒙的。唉!今天我们计划要爬毛公山,千万不要下雨啊!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可惜,天公不作美,车到半路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坐在车里的我真的有点怨恨老天的无情,我们好好的计划眼看就要泡汤了。此时的我,忽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现在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由于大雨一直没有停下,我们只好改变原先的计划,先进行下一个项目:野炊、亲手做饭。这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个难题啊。不要说做饭,估计我们这帮独生子女进厨房的都很少。我们队的几个女生自告奋勇去做饭,可是到了锅前就乱了阵脚。“先加点盐,快点啊!”“锅要用油过一遍啊!”“鸡蛋,鸡蛋哪去了?”那场面真的好像是一堆实习医生在手忙脚乱地抢救病人一样,心急火燎却不知先干哪一样。经过了30分钟的“战斗”,三道菜终于出锅了:西红柿只切成了块,鸡蛋太多了;油菜有点生,味太淡……呵呵,问题是数不胜数。不过队友们吃得还是津津有味的,毕竟是一起做的饭啊!不过不能高兴得太早,辛苦可在后面等着呢!

吃罢午饭老天终于露出了笑脸:雨停了,此时已是晴空万里。我们坐上车,浩浩荡荡向着毛公山进军。

本以为我们会势如破竹,顺利到达山顶。谁知因为上午刚刚下过雨,山路上是一片泥泞,道路很不好走,怕摔倒我们爬山的速度比较慢,大概这就是在“劳其筋骨”吧!

终于,我们大队人马全部到达了山顶。虽然也有人掉队,却都顽强地赶了上来。站在山顶,遥望山下蚂蚁大小的人群,不由得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如果说这一天仅仅是吃苦受累,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最后当然要“happy”一下喽!

我们来到了葡萄园。眼前尽是又大又甜的葡萄,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大把。不一会儿,桌子上、地上就全是葡萄皮了。有些队友还顺便买了几斤,准备带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这新鲜的葡萄。

这一天,有期待、有焦虑、有辛苦、有快乐。真可谓有苦才有甜,先苦后甜也!

【点评】本文从酸辣苦甜四个角度叙写了精彩的一天,能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角度很独特,叙事明白晓畅。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4

教科书分析:

1.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确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生活,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上理念,该套教材在主要结构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以单元为主要结构单位,写作指导是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融合在一起来编写的,初衷是为整合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头绪。

2.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七年级课文篇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4.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当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评定中考作文档次的重要标准。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是完全一致的。

学情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学生们对以上几方面均体现为不足。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困难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训练学生“如何选材”的能力迫在眉睫。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或因缺乏观察,没有生活积累,内容干瘪,捕捉不到特写镜头,针对这些现象,本节作文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课内外储备丰富的素材,让作文生动鲜活起来。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2.训练选材能力,学习选材方法。

教学难点:

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再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优秀考场作文一定来源于平时的练习”“看破千道题,其实一文章”,平时就要备好鲜活素材,苦练审题构思技巧,考场作文是和平时习作交错相通的。考场上,时间短,要高分就得一气呵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就要苦练功夫,在看透题目、确定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素材,用真实又新颖的材料写出优秀作文。

1.出示任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

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那么,同学们平时作文里的素材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呢?

2.反馈指导:

学生交流,探讨平时写作时自己的思路,谈谈通常自己观察的途径有什么。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

(1)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

(2)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箱,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

3.总结过渡:

直接观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除了直接材料,我们还应学会运用间接材料。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这叫:素材积累多元化!

二、苦练审题,突破难关精准化。

1.出示任务:同学们在写作中常常出现的毛病是:没有正确的审题,对命题的思考不准确,就会选择不了适合的材料来体现主题。考场作文要拿高分,首先要破题!请同学们就几个常见的中考作文题目来突破审题关。

2.反馈指导:首先要抓住“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1)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老师》《陪伴》等。

这三个题目在审题上难度不大,但是难在如何出新。比如《沟通》这个题目,是不是只能写语言沟通呢?《老师》这个题目是不是只能写学校的老师?

审题准确了才能选择鲜活生动的材料。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什么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让考生有处下笔。如“陪伴”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的亲身体会,平时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添加这些词语,主题即可变为“妈妈的陪伴”、“书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后添加“是歌”、“是幸福”、“是船”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调换题目!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

(2)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半命题作文《走近__》,题目就是动宾短语,写作时要抓住动词做文章,注意到实现这个动词“走近”在这个过程。

(3)如果题目是句子的,写作时要强调谓语并顾及限制、补充词语。举例《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文章重点要写“养成了“,怎么养成?其过程如何?其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或耐人寻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这个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这个命题还是有一些审题难度。首先要明确“声音”,不要一味的将“声音”等同于“话语”。很多同学只把握到“关心的话语”“老师的叮咛”等,这些其实离真正的声音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距。什么是声音?水滴声,铃声,脚步声,呼吸声,甚至呼噜声,还有乡间的独特声音。这些不都是很好的声音吗?在写作时还可以很好的突出声音特质,特别注重体现声音的特质,比如用“爸爸自行车的铃声”“爸爸的呼噜声”贯穿全文,使得全文脉络清晰,真实感人显得别开生面,新颖别致。

三、病文会诊,聚焦选材问题。

1.出示任务:收集病文,适当分类,筛选。

翻阅学生近期作文、随笔等,挑出在选材方面明显存在问题的作品,按素材失真,脱离中心、详略不当、取材陈旧等进行归类,从中筛选最有代表性的习作各二三篇。

2.反馈指导:会诊病文,诊断选材问题。

活动:分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浏览病文。(每组若干类,每类一两篇),组内会诊,找出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推测出现问题的原因。

3.总结:全班交流,各组轮流发布会诊结果,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梳理写作中选材容易出现的问题。

四、头脑风暴,学习选材方法。

1.出示任务:

投放活动任务,提出要求,

可借用“写作实践”一,也可使用如下题目:

作文题目: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如果围绕这个题目,你会表达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详略?先确定文章中心,然后列出所选择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

2.个人构思、列出要点。

学生思考,按要求列出要点。

3.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发言,谈对习作的中心、选材及详略安排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点拨选材方法。

4.小组交流,修改完善。

组内交流,相互借鉴,对选材出现的问题,互相提出建议。然后,修改并完善。教师巡回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5.小结:取舍加工典型化

对于同学们存在的选材问题,首先要引导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产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

五、全文写作,提升选材能力。

1.出示任务:

出示同学习作,全班共同修改:

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

2015年的暑假,我的击剑有了巨大的退步,那次直接从全国前八退到第五百多名。这次打完,本来在妈妈心中骄傲的击剑从此变成了一个笑话,妈妈用讥讽的目光看着我说:“别练了!”

于是我开始努力的训练,每当快不行的时候,想起那讥讽的目光我就又有力量去训练了,在我改剑的一个月后,我成为了剑馆的第三名,可我妈妈还是用那讥讽的目光看着我告诉我如果某某来了你一定打不了第三!

从这次开始,我比以前更认真了,老师也认为我下次能打好,而妈妈却一直用那种目光看着我。

终于到表现的时候了!妈妈上次说的某某也来了,妈妈在比赛时又用那讥讽的目光看着我对我发出嘘声。

这次我打了冠军,让妈妈吃惊,更让妈妈吃惊的是她说的某某是倒数,我用我的行动让妈妈对我再一次发生改变!妈妈看着我的目光很温暖。

2.动笔修改,训练选材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病文,汇总情况,分析评价,进行专题讲评,进一步提高选材能力,提升习作质量。

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

又是那束讥讽的目光!又是妈妈对我的打击!

我知道,我的击剑退步了。从原来的前八掉到了五百多名。

这天,我与妈妈发生了冲突,我气愤地走出家门,跑到剑馆。开始奋发练习。天花板还是那么白,可我的心却是那么的空。

每当我要放弃时,只要一想到那讥讽的目光,我的心就很痛。我坚持练习,每天呆在剑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重复,汗水一滴一滴,滴到剑馆的地板上。哪怕腿已经动不了,我还用手继续一遍遍做着击剑的动作。

在一场小比赛中,我成为了我们剑馆的第三名,可是妈妈并没有改变她的看法,我感觉她根本不相信我。她对我说,这并不是你真正的成绩,还有好多人没来,他们来了你一定不是第三。

从这天起我练得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练到汗水浸湿衣服才回家。就这样我每天坚持着。本来想在市比赛中表现自己,让妈妈吃惊,可是又不慎受伤打不成比赛……我没有放弃!(我仍然每天去练剑,仿佛练剑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目的就是想得到妈妈的认可。

终于到比赛的那天了。两个月前妈妈说的高手们都来了,比赛前妈妈紧紧盯着我。但我第一次觉得,那不再是讥讽的目光了,而且充满了期待。甚至,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温暖。这是我的错觉吗?还是真的呢?是因为我确实努力了所以有信心了吗?无论如何,这些想法让我好像打了鸡血一样,上去打的时候就和项羽一样,感觉自己无比威猛,力大无穷。

比赛结束!我,获得冠军。妈妈虽然没有像我期待那样拥抱我,但我真切感到她眼神里的温暖。似乎她在擦眼泪。也许还是错觉吧……

不过,高冷的妈妈不再高冷了,讥讽的目光才是我心虚的错觉吧。我终于懂得,我的妈妈,是很爱我的。

在击剑馆,我仰起头,天花板还是那么的白,可是我的心再也不空了……因为,那里,有爱!

3.小结:

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这篇作文的原文,全文只写到妈妈讥讽的目光,让人啼笑皆非。该同学觉得自己的选材都是真实的,可是选材是真实并不是要把真实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时候要有方法,要呈现艺术的真实。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就要靠美好的语言,一些小小的技巧来实现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运用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将真实的生活艺术的再现。作文的立意就从讥讽到温暖的升华,内容做到从无细节到有细节。因为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六、结篇师语,总结提升。

综上所述,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评定作文档次的重要标准。

本节课作文的引导、示范和实训,按照由面到点,以点带面的写作指导写作复习指导思路,先授学生以渔,帮助其理性分析审题;然后穿针引线,帮助学生总结审题要点,掌握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的基础上,师生同写同改习作。只有当我们帮助学生明确了怎样去写,体验到了写真情实感的乐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和才情。

最后,归纳一下本节课学到的技巧:

板书设计:

怎样选材

技巧一:直接间接,素材积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练审题,突破难关精准化

技巧三:学习选材,取舍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写作,修改提升个性化

教学补充资料: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例如《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的原文,全文只写到妈妈讥讽的目光,让人啼笑皆非。小作者觉得自己的选材都是真实的,可是选材是真实不是说要把真实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时候要有方法,要呈现艺术的真实。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就要靠美好的语言,一些小小的技巧来实现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运用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将真实的生活艺术的再现。作文的立意就从讥讽到温暖的升华,内容做到从无细节到有细节。因为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除了直接材料,我们还应学会运用间接材料。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

2.从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观察,就要有观察的习惯并做到细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怀戚与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再次,要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3.围绕中心送行选择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需要通过材料支撑与表现。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例如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特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选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也决定着详略的安排。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应略写。如魏巍《我的老师》,文章共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从“面”上略写;后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依恋,从“点”上详写;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文章结构疏密有间。

此外,围绕中心选材,还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画家董其昌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取材入画如此,选材成文亦然。

4.注意材料的真实与新颖

中学生写作,取材强调亲历,以突出真实性。马克•吐温说真实的事情不必考虑其可能性,因而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稀奇;冈察洛夫主张,写作要“写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契科夫认为,扯谎在写作里比在谈活里还要乏味得多。这些都强调真实对材料的重要性。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多催生虚情假意,并让写作变成一种粗制滥造。

取材新颖,要做到选别人未选,写别人未写,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自己小时候一次冒险爬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经历,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写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见大,感悟深刻,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2021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四、辅助工具:PPT图片

五、教法设计:讲授法、启发法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以“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导入,用上一次学生写的作文《在挫折中成长》所总结归纳的学生的选材情况引出对教学重点--选材三要素“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的讲解。选材情况如下:

(1)写考试失利的20人

(2)写家庭变故,父母离婚的2人。(据了解,父母婚姻幸福)

(3)写作业任务繁重,没完成作业的1人。

(4)其他选材5人。

请三位同学讲述上述选材情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一一引出写作选材三要素“围绕中心”、“真实”、“新颖”并板书。

2、详细讲解如何做到选材“围绕中心”。讲解围绕中心的三个要点:“确定中心”、“广泛取材”、“仔细删选”。接着出示一份案例《记一位助人为乐的同学》所选的几种材料:

(1)小勇同学学习刻苦,从乡下转到城里,英语基础差,但他勤学好问,一个学期就将英语成绩赶了上来。

(2)他爱好体育,在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几个冠军。

(3)他课间很抓紧时间,珍惜分秒复习功课。有时同学课间遇到难题,他耐心帮助解答。

(4)他课间帮助低年级小童学抬水。

给学生2-3分钟思考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第四点是围绕中心选材的。然后再次向学生强调“围绕中心”选材应该做到的三步:“确定中心”、“广泛取材”、“仔细删选”。

进行练习:

从《误会》、《我长大了》中任选一题,你会选择哪些材料?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准备交流。(3-4分钟,通过交流分析讲述同学所选材料在“围绕中心”方面落到实处与否。)

3、以2个写作不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的“不真实”的原因,并抽同学讲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过的“不真实”的材料,从而讲解选材真实的必要性。案例如下:

“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

老师评语:“4张500块钱,下次带给老师看看。”

“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表扬。”

老师评语:“你的语文书真够厚啊!”

接着出示一则选材真实的案例“妈妈夜晚为我洗衣服”片段:

“妈妈的身影朦胧在冷冷的、黯黯的灯光里,昏黄的光线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暖意。春寒料峭,风依旧像小刀一样锋利,吹割着妈妈的皮肤,可以想象水的温度是如何的冰冻着她的手。“嚓、嚓、嚓……”妈妈用她那柔而有力的双手一下一下的搓洗着,领子、袖口、前襟……单调的声音在清冷的夜里诉说着她无言的爱意,也一点一点地沉淀在我心底:那仔细的动作,让人觉得她手里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值得拥有的珍品。她的背影俯下,抬起,俯下,抬起……在这个寂静清冷的夜里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无论岁月如何斑驳,它都是我心底永不褪色的技艺……”

请一位同学朗读,并抽同学分析这则材料选得真实,写的好的原因,然后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抓住细节、环境描写、修辞方法。

然后出示课件:“在我们班级生活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细节。请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以“那一刻,我很--”为题,选择材料。思考后口头交流。”时间2-3分钟。抽同学回答后总结作文选材真实应该“观察生活,注意细节。”

3、讲解选材新颖。首先讲述何谓“新”,接着以《做早操》为题出示2份写作片段:

(1)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哥哥去草地上做早操。

第一节12345678;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二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三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四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2)一提起做操,我们班同学答案各不相同,有烦、无聊、害怕、厌倦……我觉得做操很高兴,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事发生。

平时,老师不在的时候,男生和女生就发生大战了。你看,做第二节的时候,男生连忙冲过去,用起了“泰山掌”,女生们几乎要摔到了。可是,女生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往右的时候,用了“如来神掌”,还好男生们稳定性好,只受伤。接下来往左时,男生用“葵花点穴手”,往右时,女生用“连环八卦掌”。有时几个男生或女生检到“暗器”,就用起了“小李飞刀”。

通过两者之间的截然不同进一步讲解选材新颖应当“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然后以“被咬过的苹果”为主题选择新颖材料。注意:“全面撒网,重点捕捞”

1-2分钟思考后抽同学讲述自己的选材,然后出示老师的选材:

①苹果像地球,奉献了甘甜却被人类破坏得伤痕累累。

②生活就像被咬过的苹果,并非十全十美,我们要热爱生活,尊重生活。

4、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5、布置作业。

以《谢谢你》为题,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只写提纲。


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模板借鉴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模板全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样板五篇

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上册模板五篇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模板五篇

语文七年级最新的通用教案模板五篇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备课教案电子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授课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2021年优秀教案样板五篇

    13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