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 >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

学俊21252分享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2范文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

1

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艺术美。

2.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3.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2.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

三、 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四、 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2. 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3. 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4. 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

5. 朗读指导与训练(节奏、重音和语调)

五、 质疑,探讨,交流。

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1.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重庆万州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与人合集出版)、《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2. 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2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

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2、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1、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寄情。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媒体示)(朗读时注)

(2)学生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二、简介诗人

三、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1、诗歌的节奏。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蔷薇 璀璨 讴歌 敦厚

姹紫嫣红 一泻千里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

五、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1、抽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朗读评价。

3、抽学生背诵课文。

六、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作者的介绍、诗歌的节奏及朗读的情感等导入课文。

二、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三、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诗歌往往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来描绘其塑造的形象,诗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诗歌,要善于发现问题。谁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具有代表意义,谁对诗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鸟是怎样歌唱的?它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为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为什么悲愤?风被什么激怒?

(3)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诗人为什么写“我死了。”?

(5)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

(6)诗的第一节的破折号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落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教师以服务者身份参加,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要富有变化性。

教师明确:

1、诗中的象征意义:土地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诗的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为第二节作渲染铺垫;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五、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六、请学生谈本诗的特点

教师明确:1、诗歌的意象及其内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把“我”虚拟成一只鸟)。

3、富有弹性的语言。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4

教学目标:

1、本文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200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本文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2、中国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中国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中国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2021范文5

教学目标: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精忠传》、《水浒传》等篇目。

教学重难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游戏导入

1.游戏一:“一一对应”。

周恩来 弃医从文

鲁 迅 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毛泽东 一国两制

邓小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游戏二:“我说你猜”

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喜欢四书五经。

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

④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示毛泽东的画像。

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曲?

二、初读课文

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示游戏内容:

①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②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呢? 。

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①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词语并理解词义。

②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

词语:

慷慨 接济 施舍 指责 恫吓 晓谕

耸听 沮丧 克勤 克俭 引经据典 青黄不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三、分析课文

1.回忆《鲁迅自传》并与本课对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传的取材范围:可能是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历。

2.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基础。提问:你认为影响鲁迅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与书。提问:

①毛泽东小时候,老师和家人要他读什么书?他自己偷偷读了哪些书?

②这些书是坏书吗?它们对毛泽东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四、阅读拓展

提示:少年毛泽东读的这些书,你听说过吗?你想读吗?

简介《岳飞简历》、《三国演义》、《水浒传》。

五、本课小结

本课时运用三个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文中重点词语并理解词义。温故知新,结合《鲁迅自传》进一步学习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对书的渴望及他所喜爱的书对他成长的影响。通过辐射阅读材料,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并积累课外知识。

第二课时

一、 旧知新学

运用以下词语造句

慷慨 接济 把柄 耸听 青黄不接 怒不可遏

二、诱思导学

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身边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少年毛泽东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影响毛泽东成长的人物?由这些人物写到了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2.分析人物性格,提问:

(1)父亲的粮食被扣,“我”为什么不同情他?

(2)“我”为什么钦佩那个“激进派”教师,赞成他的主张?

(3)“我”为什么不愿到米店去当学徒,而不顾父亲反对到湘乡县的一‘所新学堂去读书?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

3.理解关键语句。出示下列语句,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①我的_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②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_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4.请你评论。提问: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辐射阅读

1.辐射阅读:《从小好学》。

提示:跨越历史,共同重温那个落后的封建时代,再次走进毛泽东的少年生活。

2.片断练习: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从少年毛泽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及辐射材料,小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及读书的重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体会少年毛泽东对自己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辅导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汇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强化复习的教案设计五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复习教案设计五篇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文档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辅导教案2021年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教案2021范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模板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简案五篇

    13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