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研 > 教学方法 >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

林铃21157分享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的

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并运用好问题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又能使阅读教学生动活泼,语文教学途中怎么设置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么设置问题

首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对学生不善于提问或不善于仔细读书的班级,可采取先提出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回头再一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爱读书爱动脑的班级,可采取边提问边解决的方式进行。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所提问题要切合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根据教材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我们应掌握哪些生字与新词?课文交待的时间、地点各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或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和阅读感受。譬如:你喜欢哪些词语与句子,请说出理由好吗?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请讲给大家听听好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等等。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四,应该从提问的语言、方式、角度上进行设置。

在提问的语言、方式、角度上,归结起来有三点要求:准、精、巧。“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扣准教学内容,二是要切合学生实际,三是要找准问题点,四是抓准提问时机。“精”在简洁而不罗嗦,精在明确而不含糊,精在有疑而问,而不是无病呻吟,精在思而有所得,而不是思而无所获,精在适度而不拔高,精在击中要害而不是泛泛而问。

“巧”在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有疑之处欲问之时,而不是从头到脚式的处处设问和暴风骤雨式的时时质疑,巧在问题自身的吸引力能诱导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去思考,去探寻,而没有丝毫被压迫的感觉,巧在曲径总能通幽,而没有厚重得透不过气来的不着边际的莫名玄虚,巧在有教师的指点牵线,点拨搭桥,而没有丁点儿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戚戚无助之凄凉,巧在问题的解决总能带给学生无比的成功之喜而没有自愧弗如、惶恐不安的挫败之悲。“巧”还体现在问题的新颖性上。

第三,可从营造氛围上进行设置。

语文阅读教学设置问题方法

一、设置的问题要有贴切的目标性

教师在备课和课中给学生制造的“障碍、鸿沟”,一定要联系课文本身,紧扣教学目标,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并结合它在所处单元中的“位置”进行设置,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指向性和目标性。这“三性”要紧扣“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协调的共同提升。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中,我是这样引导下学生的: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师:(评价学生的读法)你把“有趣”读得很好,你把“有趣”读得很重,你把“有趣”读得很长。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聪明的小脑袋里会冒出哪些问题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相互交流一次;这样一问,紧扣主题,目标明确,看到题目想到什么)

生:发现是什么?

生:这个发现有趣在哪儿呢?

生:是谁发现的?

就这样,我在指导学生读题后,评价并强调本文要注意“有趣”这个词语,这不仅是一种朗读指导,而且为学生的提问作了一种思想上的导向,防止学生的提问漫无边际。学生的问题正是本课要探讨的问题,解读课文的突破口由此形成。

再如《大禹治水》中的“治”,就可以分解成小目标: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治水时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他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3.大禹在治水后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4.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老百姓是怎么感谢他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用“心理视线”去读书,使他们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同时,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到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培养学生为别人造福的观念。

二、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生活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促使学生自我探究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为契机,设置有效的问题,调拨他们的知识内存和生活经验进行组合来解决语文问题,体验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知识返璞归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人”的生活意义,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如教学《狼和小羊》时,我们可以结合社会中部分不良现象和学生们在平时遇到的突发情况,设计问题,启发想象:如果你是小羊,你怎么与狼斗争?在上学或放学的途中,遇到坏人,你怎么办?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深入探究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同时,又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丰富并重组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三、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逻辑关系紧密的且有实用性和一定梯度的问题或题组,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从矛盾冲突中揭示出来,并作为新信息传递给学生,驱使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让他们参与讨论和辩论,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由表及里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同时滋生出“新问题”。

如教学《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挑粮食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情感,又体现了价值观,也使学生萌生出新问题:朱德的一个“做”,又能表现了什么?进而投入到更加深层次的探究中。

四、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为提高学生的现实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开放性问题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及教学特点多设置“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解答方法多元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综合性、包容性较大的,需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发散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当然设计开放性问题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尊重学习体之间的差异,设置问题要有选择性,设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阶梯式问题,使学困生也能参与积极思考,给他们以攀登的勇气。

如教学《秋姑娘的信》时,学完课文后可以进行提升拓展,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发挥想象,秋姑娘除了给这四位好朋友写信,还会给谁写呢?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让他们独立思考或与学习伙伴互动交流、协作探究,使他们不受约束,畅所欲言,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完善自我,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置

1、问题设置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抓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而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因此,应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置问题,以防所提的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问题设置的目标应与专题教学目标和重点结合起来,或者说相一致。并善于把它们转换成问题,简化教学的头绪。本人在教《木鱼馄饨》时,就是根据散文的特点来设计问题的。如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文章的脉络”,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以及倒叙的写作手法。再如根据文章第13段:“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体会到了木鱼的哪些可爱之处?”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够准确把握行文内容,进而体会寄寓于木鱼声中的深刻道理。所设计的这些问题,都是紧扣住林清玄这篇散文特点的。

2、问题设置的整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要紧扣教材内容,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设置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容量,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能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理解概念网络。若没有整体性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往往零碎而杂乱,课堂环节也显得不清晰。而零碎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成了回答这些杂乱问题的机器,到最后,学生回答了问题,却不知道这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意蕴;明白了行文思路,却不考虑这样构思的妙处。

然而当前语文课堂似乎更注重为应付考试来设置问题,却忽略整体的教学。我们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应力求整体性、连贯性,要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语文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解决一个个问题。本人在教学《木鱼馄饨》时,就注意到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原则。首先请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文章,并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只要认真预习过文章,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开头写深夜访友,偶遇旧识卖馄饨老人,然后回忆四年前与老人的相遇、相识,最后卒章显志,作者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当学生讲到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的作用时,那就抓住最后一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这关键句,问学生:“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由此来引导学生研读内容,并具体感受文章的主旨。

3、问题设置的新颖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显然问题设置应紧扣住这个目标。好奇心人皆有之,满足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使学生缺乏兴趣,如果变换一下角度,让设置的问题角度新颖,激起感情上的波澜,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认真听,思维也随之被激活。

要使学生活跃起来,教学中问题设置就要注意新颖性、趣味性。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兴趣得到保持。教学实践表明,同一个问题,由于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如我在设置《木鱼馄饨》的问题时,力求创新突破,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4自然段写“我”认真阅读《金刚经》,文末却又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你怎样认识这前后的变化?如果删去木鱼与佛教的关系的文字以及自己读经的内容,只写老人卖馄饨,文章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4、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学生的理解是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它告诉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通过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和释疑明理的高峰。教师如不能用适当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课堂混乱,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本人在执教《木鱼馄饨》一文时,就采用循序渐进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僧侣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用意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学生只要稍加概括,就容易回答出来――省睡惜时,催人读经,布施化缘。

然后问:作者是学佛之人,当他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处传来,感觉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为什么?这个问题稍有难度,但学生还是能结合佛门中的木鱼声的用意来思考――苍天无边无际,与心中的澄澈的境界是一致。接着,顺势利导,提出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文章写作者读《金刚经》,并引用其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话,如何理解呢?然后,引导学生由木鱼在佛门中作用,过渡到木鱼在世俗生活中作用。这样的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使学生能更易于把握本文的重点、难点。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设置问题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要怎么进行教学

语文课本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重难点解题技巧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可以用什么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