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庄宇 224分享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有效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对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权

  课堂教学中最怕的是老师一讲到底,课堂却死气沉沉,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果教师只是拿着书本在上面讲个不停,或者示范阅读,那么学生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附属的,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营造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需要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首先就要懂得如何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可以自由支配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主动、积极地阅读、学习、交流,充分体现阅读课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教师要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根据教师制定的阅读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当然,把主动权给学生不是说完全放手,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主动去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及时改变方法或方向,甚至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或者在合作学习中对他们进行点评、评价,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取他们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信和热情。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习惯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作为一个小学生,他们的一切行为习惯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所以学习没有目标,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缺少耐心和专注。为了改变小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在教学中制定一些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如,设置有时间段的阅读、早读、互换读物、交流阅读、兴趣阅读等等。只要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让他们在有计划、有节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阅读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眼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深知每一篇优秀的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习更有效。当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坚持,让他们在学习中、在阅读中养成认真、专注、耐心、细心的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更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记录、摘抄的好习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快地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百利无害。

  三、传授给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就要精准地把握教材,不要把教材当成传统的教科书,在教材的条条框框中进行教学,而要学会在教学中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比如,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了解了教材内容后,根据写作手法和描写对象的不同,把课文分为写景状物类、写人记事类、古诗、说明文、含有哲理的课文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把不同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去阅读相应的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阅读“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先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同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最后,根据内容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段落,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同时对课文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学透了。再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时,首先我让学生通读课文,让他们通过阅读看看课文中通过什么事写了什么人。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掌握课文的写作脉络和写作线条。

  第三,还是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从词、句、段中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特点,来进行叙事的,突出中心点。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抓住课文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课文或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算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学习。这样的引导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课文的写作动机、意义、描写手法和方法以及感情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习惯,从字、词、句以及阅读、写作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要有“语文味”

  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首先就得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师上课时没有语文意识,乍一听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然而现实中有些语文课,虽然在课堂中很忙活,师生对话也很频繁,讨论气氛也相当热烈,但稍一考察,就会发现这堂课缺少“语文味”。教学课例一:某老师教学《月光启蒙》,她的第二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抓住课文的重点———歌谣、童谣展开教学(15分钟)。然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延伸凸显母爱(2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任课教师找了许多歌唱母爱的歌曲,先让学生听,接着又让学生跟着唱,最后让孩子选择一首唱出心中对母亲的爱。整堂课下来,真正让学生通过文本来体会语言文字如何表达运用的时间非常少。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整合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能更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是这种整合务必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以语文学习为主轴。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与其它课的本质区别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应锁定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但可惜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把握不准这一教学目标,缺乏语文意识,结果只能是使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因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综合性。文学作品往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如果不能把握语文课程“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本质特征,就很容易把语文课变成思品课。针对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的现象,笔者常常这样思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应该具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语文课教的内容是其他课教不了的,是无法代替的。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性质,把课程目标和内容主要聚焦在学习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上。

  二、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道:“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竟有许多青年在学校学过好几年国文,而文章还写不通的。其原因也许就在学习未得要领。他们每日在教室里对着书或油印的文选,听老师讲故事,故事是记得了,而对于那表现故事的方法仍旧茫然。”[2](P5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对课文内容的解读上,而应该聚焦语言文字本身,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重心转移。某老师教学《新型玻璃》时,是这样设计的:本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然后充分地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新型玻璃,把不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学生们很快就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完成了表格的填写。通过全班交流,同学们也了解到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但是在授课中,关于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老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吸收、内化。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让学生感知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负载信息的。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课学习获知的是文本中包含的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就讨论石拱桥的历史、外形、结构等;教学《月光曲》时,就讨论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教师的这种仅仅教课文的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这或许就是现在的许多学生虽然学过好多年语文,但作文仍然不会写的原因。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课时,只是带领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熟读,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没有进行任何繁琐的分析;第二课时,于老师没让学生回答“新型玻璃有哪几种,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这些问题,而是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给五种玻璃写“自述”,要求他们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还要有广告效应。这一做法十分高明。于老师的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这一层面上,而是引导学生将理解的文本(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素材,然后重新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理解思考表达出来。可以说,于老师的这堂课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三、教学内容应少而精

  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一堂四十分钟的课通常涵盖了不下十几种的语文教学内容。如修辞、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词语表达效果、认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段落结构方式,等等。当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尽可能地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但结果是否真如老师们设想的那般美好呢?事实上,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东碰一下西摸一把,看似什么都讲到了,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比如一个小小的比喻,从小学一年级讲到了高中毕业,甚至到了大学还有涉及,结果却是学生依然不太会使用。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教不会一个比喻,这只能说明教学效率实在低下。其实,每次上课碰到比喻都会讲,但每次的课堂都还要包含其他的十几个语文内容,所以教师们只能蜻蜓点水地提一下。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进行合理取舍,且须有侧重点。

  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多而散。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如何从中选择、确定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一篇课文仅用一课时或两课时教完,不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能抓住一点或两点做足文章就已经很不错了。衡量一堂有效语文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教过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应是学生通过这节课掌握到了多少知识。同时,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所以,我们就应该在课堂中多多增加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机会。

    72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