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生动地记述了两家的明争暗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鸿门宴》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

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

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讨论法。

教具:录音机、粉笔。

课时安排:至少4课时。

《鸿门宴》说课稿

一、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设计 鲁迅先生曾把司马迁的《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第一,知识目的,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2.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第三德育目标,1.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本文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载而下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次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教学难点一是.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二是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冲突,掌握更多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本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利用此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本课主要的教学手段,除依据文本强化情节的感知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人物挂图、诗词卡片及书中插图,努力创设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氛围。

三、学法点拨与指导 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课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主人公给予政治、历史、文学及心理学等等多元的评价。同时,根据高一第二学期学生的古文素养情况,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四、教学程序设计 几个主要程序的设计说明:

一是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是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在张挂陈涉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创设课文学生情境。

三是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检查学生对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实词的解释,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四是发散思维,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时的内部层次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是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七是自主总结,强化古文知识。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

今人、细说等)4、为的用法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

6、一词多义(因、 如、举、意、谢等)

八是拓展练习,活学活用。出示2003年北京高考试卷中《三国志》介绍邴原的古文

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也是教者教学思路的轨迹,是教学流程的凝固。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课板书设计原则是,主副结合,求实求精。本课的主板书为情节流程图,使学生对情节了然于心,并且用四字格短语概括情节,统一用主谓式,突出作品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点。副板书主要内容是对项羽的解说和古文知识举要,力求课文学习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鸿门宴》高考题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北京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辞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

D.君乃舍之。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鸿门宴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2021年人教版新编教案汇总五篇

2021年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上半学期2021

新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设计5篇

2021年高一语文教材备课教案新编五篇

2021年高一语文授课参考教案五篇

高中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五篇

统编教材高一必修语文教案指导五篇

2021年高一语文教案电子版文档五篇

2021年高考必修语文课文教案归纳五篇

    2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