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1141分享

闺塾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闺塾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闺塾》教案

教学目的

1、赏析人物形象。

2、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

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杜丽娘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三单元里,我们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领略了大师的风采。今天我们一块走进一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家的作品中,欣赏他带给我们的精彩戏剧——汤显祖的《牡丹亭•闺墅》。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略)

三、细品课文: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

2、怎样“闹”?(目的就是要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

(1)、明确: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

出场闹——春香一上来就给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

学诗闹——①、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岔。

②、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咕学鸟叫,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③、为甚好好的求他? \\\':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模字闹—— 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陈最良不识卫夫人书法之妙,令丽娘“闹”胆顿壮,戏称这是“美女簪花之格”,春香双关戏言“写个奴婢学夫人”,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闹学高潮——听讲中途,春香“领出恭牌”,请假溜出去转了一遭,匆匆回来禀告小姐:外面“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饱受揶揄奚落的陈最良终于按捺不住,于是,一个步履蹒跚追“打”,一个嘻嘻哈哈“闪”避,一老一少,在舞台上绕起圈子来了。好一个春香,居然动手“抢荆条投地”,弄得陈最良目瞪口呆无地自容。

(2)、都有谁在闹?只有春香一人闹吗?

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比如——丽娘的闹

“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隐藏了一句话)——你说的完全是废话!对我无用。

杜丽娘对春香的“训斥”其实是演给陈最良看的戏。“关关的雎鸠,尚有河洲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身在闺塾,丽娘注意的是窗外传来的阵阵“卖花”声。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的花园,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就这一点而言,丽娘也在“闹学”:春香“闹”得大胆泼辣,她“闹”得富有心机。

比如------陈最良的胡闹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

(3)、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 春香之“闹”,闹在明处,闹得欢快。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由此可见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让学生讨论老师设置的问题)

(1)、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

(2)、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

(3)、还是别的?

明确:

① 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② 然而,千万不可忽略先生陈最良。丽娘、春香与这位先生的戏剧冲突构成整出戏的主要矛盾。闺塾能够“热闹”,与陈最良其人的个性密不可分。不妨设想,如果塾师学富五车,丽娘如何愿“闹”?如果塾师文采风流,丽娘如何肯“闹”?如果塾师侠肝义胆,丽娘如何敢“闹”?偏偏陈最良不是此等人物——不学无术的腐儒,要么望文生义,胡乱曲说,要么墨守旧注,毫无变通。连做一双鞋,也要从亚圣孟子那里搬来“不知足而为屦”的教条。

③ 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④ 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⑤ 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四、小结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五、布置作业

1、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变成一个故事。

《闺塾》基础训练

一、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牡丹亭》——汤显祖——元代

《项链》——莫泊桑——法国

C.《西厢记》——王实甫——清代

《唐璜》——拜伦——英国

D.《聊斋志异》——蒲松龄—明代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二、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历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即《诗经》中的“民歌”;“骚”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诗体,称“骚体”,又称“楚辞体。”

B.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里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C.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最早的新诗集之一,在诗的创作上开了一条新路。他热情地歌颂反抗精神,憧憬光明,诅咒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

D.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著名的作品有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2.论六经《诗经》最葩。

3.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4.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

四、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绕地游]素妆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叫鹦哥唤茶。

B.[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C.[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1.简要概括这三支曲子的大意。

答: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绕地游]一曲中女主人公“款步书堂下”却是为何,请结合课文开头书房气息、房外季节及春香话语加以分析。

答:________。

3.春香为什么诅咒“昔氏贤文,把人禁杀”。请结合课文情节说说春香为何要“闹”学堂。

答:________。

4.[掉角儿]一曲中“末”说诗三百只两个字“无邪”,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

5.试简要分析这三支曲子中渗透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参考答案

一、A  二、A

三、1.末:扮演老塾师/贴:指贴旦/诨:开玩笑/介:戏曲中动作设计

2.葩:华美  3.风:指风俗/化:指教化

4.差:打扰

四、(略)

《闺塾》测试

1.阅读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片断,加深理解,概括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上)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汝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已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斗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枰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镇,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好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饭时了,请行。(行科)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凭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几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科)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足惘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科)(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杜丽娘的外在的表现与真实的心理并不一致,她知书达礼而又________,温顺而又________,稳重而又________,她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笑那个宣传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厌烦陈最良的说教,向往高墙大院外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置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人生即,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上演出,则为。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而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画这,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还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亲;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亲,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1)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空缺处。

A.真戏假做          B.戏剧

C.舞台              D.假戏真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国艺术共同的精神”是什么?(不超过节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一句说到,中西方戏剧“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结合全文,请分别说明中国京剧的地位、意义,和西方话剧的地位、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照全文,指出下列有关论述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不同特点的说法有误的项(多选题)

[    ]

A.西方戏剧重在提出严肃的人生问题,而中国戏剧则远离真实人生。

B.西方戏剧中的人物注重其特殊的个性,而中国戏剧中的人物只重其代表性、脸谱化。

C.西方戏剧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而中国戏剧只求描出共相,并无时空条件的束缚。

D.西方戏剧讲究逼真,表现上缺乏艺术技巧性,而中国的戏剧纯粹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人生。

E.西方戏剧重在刺激,中国戏剧则重在欣赏。

4.有人将杜牧的《清明》一诗改写成一个戏剧小品。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换用标点符号。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向往自由  不失个性  不失机敏  对封建礼教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2.“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这是2002年的高考题。“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三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3.(1)甲C  乙B  丙A  丁D

(2)因为中国京剧中的人是艺术化的人生。

(3)不求逼真,得其大意,重在神韵、意境的体现。

(4)中国京剧的地位和意义为:它是调剂严肃的人生的手段,教人放松解脱;西方话剧的地位和意义为:它代表着伦理道德;使人严肃可畏。

(5)AD(注意:3.(3)(4)(5)都已强调了“结合全文”。)

4.参考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高二下册的教学计划五篇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

最新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文案

2021人教高二下期语文教案设计

高二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五篇

高二下语文教案2021文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教案简案五篇

语文高二下册优秀教学计划五篇

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最新例文

高二语文教案参考汇总五篇

    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