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研 > 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

开鹏0分享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6篇

好的语文课件是很重要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如何展现那些辉煌的科技成就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1)

台阶是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家的台阶很低,所以感觉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他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面对困难时,他会教你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忍可能使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行文线索,然后围绕这条线索写了那些事?从中感悟父亲的农民本色,老实厚道,勤劳善良,谦卑的心理。接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赞叹。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

这堂课学生比较积极,回答问题比较踊跃。但是出现了又一个问题,文章主旨把握不准确。文章以台阶为题目,是因为文中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得到别人的尊重而砌了更高的九级台阶。在砌台阶的过程也是父亲完成理想和追求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的父亲也一样,父亲的奔波,忙碌都是在砌自己的台阶,为自己,为家人,更为了下一代的我们,我们也在砌台阶,砌属于我们自己的台阶,我们的求学梦。

课堂上学生是在思考,但是没带多少感情,只是为了问题而在思考,没把自己放在文章里。原因在于,我自己不能置身其中。我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没把教学目标的情感目标融入教学中。所以说,我应该从自身先融进去,然后带着学生走进去。

情感教学,我还有多长时间能进去?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2)

《台阶》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里的一篇自读文章。本单元要求学习注重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体会他们身上闪现的优秀光辉。而作为本单元自读课的《台阶》,我将“加强文本细读,品味细节,理解并欣赏人物形象”作为教学重点,将“深入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读、反复诵读,抓住文本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抒情性的语言,加深对文本意蕴的体悟。教学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特别发现的关键语句,精读细读,品析揣摩,以求凸显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感受人物心理及其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反复琢磨作家李森祥的创作意图,思考《台阶》中的主人公作为一类农民的意义,作为一类父亲的意义,作为一般“人”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解读方法,引领学生想象画面,品析语句,品味细节,琢磨深意,不仅让学生理解“父亲”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吃苦耐劳、追逐梦想的农民形象,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渐渐老去、内心无比痛苦与无奈的男人形象,还让学生能体会到生命的传承与交接。这样,学生不仅领悟到小说人物的多面性和立体性,而且初步掌握了从小说的细节入手,反复品味,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语文阅读课堂的语文味,应该是在字词的咀嚼品析中显现出来的。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1段时,“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如何理解“尴尬”?“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中的“仿佛”什么意思?“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该如何理解?其实,语言的矛盾反映的恰是人物真实的心理状况,这样一个农民形象,骨子里的质朴、谦卑使他永远都不会、也学不会张扬。

体会“台阶”的多重意蕴时,对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关注标题,抽茧剥笋,逐层揭示“台阶”的含义,对主题形成合理的理解。“台阶”作为线索、核心意象,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三层青石台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高高的台阶”是父亲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象征人生的巅峰;而后来“九级台阶”又让父亲从幸福的云端回到凡间,我们发现:父亲的物质理想实现了,但精神享受并未得到满足,反而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有点无所适从。

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8段时,父亲挑水闪了腰,为什么“我”想去帮忙,父亲却很粗暴地推开“我”?结尾部分,父亲明知自己老了,为什么还问“我”怎么了?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关注父亲的命运,生命的奋斗,生命的衰老,生命的状态。学生解读中,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生命的交接中,我们最应当继承什么?又应当为后代创造什么?这个答案,我想求索一直在。

当然,对于经典的阅读教学,如何从浅层解读中走入深度解读(精读)?如何从理性分析中回归感性体验(活动)?如何从通俗教学走向精致教学(追问)?依然是我上下求索为之努力的方向。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朗读深情,表现积极,细读文本,深入理解,能从文学形象中读出了比形象更深远的意蕴,而这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去思考,去体悟,去表达。在学生自读、反复诵读、深入解读中,不仅交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还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看似一望无知的语文阅读里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解读、去理解。

语文的天地是广阔深远的,语文的课堂是充满无穷魅力的,需要我和学生一起努力,勤于思考,深于钻研,细于品咂,积极阅读,在文字间,在生活里不断体会、感悟,以一颗热爱之心,勤勉之心,用心去咀嚼文字,咀嚼生命。不断创造语文之美,生活之美,人生之美!

让我们在父亲为我们筑起的台阶里,努力走向生命的处!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3)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较远,有些地方学生很难理解。比如说父亲的做法,他竟然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一座高台阶新屋,这对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再比如父亲的心理,待台阶造好后他竟然尴尬得不知所措,这似乎也与常理不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找课文与本班学生的契合点,尽量把话题引到学生自己身上,试想某个经常考试不及格、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的学生,突然被选为班长,成了老师的帮手、同学的代表,他能一下子适应吗?如此一点拨,多数学生的脸上有了欣然的表情。

通过这一系列铺垫,父亲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已有所拔高。为进一步巩固,最后在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他们是怎样创业的,其中的过程是否与文中的父亲一样艰辛?由于牵涉到自身,学生讲得很起劲,听得也很实在。至于现在的父亲是如何对待自己孩子的,学生就更有话讲了,而且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最后经过点评,大部分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父亲更理解了些。尽管课前的打算挺精细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比如在辩论时,有的学生始终坚持认为父亲的目光短浅,只好从他的角度给以肯定,允许他保留意见,同时指出一篇文章本来就可以有不同读法,不必强求一致。最后顺水推舟,顺便让大家体会一下作者对父亲的态度,除尊敬、热爱之外,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委婉的讽刺与同情。到了这里,对课文的理解又进了一层。

总之这节课我们的收获是:明白了体验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设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4)

周五只有一节语文课,正好开自读课《台阶》,周四晚上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这一课,要求做到:读课文,标段序,解决生字词,掌握故事情节。

周五一上课,我先提问预习效果,在小黑板上写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要求学生会读并且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含义,提问了几个同学,效果还不错。然后我有提问了这样三个问题进行检测:

1.父亲为什么要造有高台阶的屋子?

2.父亲是怎么造起有高台阶的屋子?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前两个问题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出来,第三个问题有人回答说父亲老了,有人回答父亲不习惯了,我没有急于指正,我们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课文,一会学完了他们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在三块青石板上花费那么多笔墨?

2.造新屋时,为什么主体工程写得简略而造台阶却花费了大量笔墨?

3.为什么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觉得处处不对劲了?

4.这篇小说的写作意义是什么?

通过40分钟的学习,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我都是让学生自己起来在课文中找依据,自己回答的,我觉得学生对于小说这种题材非常感兴趣,学习情绪很高,课堂状态特别好。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5)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本班现有42位学生,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很差,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大部分学生的素质较好,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兴趣浓厚,但是有几名学生识字能力需要加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各种学习语文的能力,争取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

2、教材情况: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课件# 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内分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并且要灵活多样的去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强化#课件# 导语的导学功能。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4、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5、紧密联系学生的立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6、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1、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2、进行朗读训练、背诵训练,要求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进行正确的写字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的终身发展将受到限制,我们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第二册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识字教学要改变不分重点、难点一律由老师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让学生机械抄写的陈旧教法。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只对难点作指导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不断增加语言积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训练。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上要与课内教学密切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语言教学设计(精选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4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小学生活,学生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识字和写字能力有很大进步,但仍有部分学生的读写姿势不正确。学生运用普通话的习惯已经养成,表达能力还不够。这些都有待新学期师生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得以发展。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和“课文”三种类型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本册教材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在用眼卫生,讲求写字质量。“课文”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同时,有关读写姿势的要求,每篇课文的作业设计,每个单元的练习设计都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既便于教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花时间,进一步打好基础。

2、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计划,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为主,提高积极性,读写说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

3、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熟读、精讲、多练,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到实处。

4、注重语文学习中美育、德育的渗透,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分配时间。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