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试题 > 七年级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梦荧0分享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在紧张的七年级语文期中备考过程中,一定少不了语文的题海战术。不妨来做一份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 将下面的语句写在格中(不抄标点符号)。(2分)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2.下面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C、险象迭生 盘虬卧龙 D、灰心丧气 猝然长逝

3 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纳罕——惊奇,诧异。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4 下列文言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 )

A、定神细看,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凹者为丘,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去之别院。

C、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

5 “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9分)

(1)《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宏伟气魄的名句是:

, 。 , 。

(2)《次北固山下》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是: , 。

(3)夕阳西下, 。

(4)子曰:“ ,可以为师矣。”

(5)乱花渐欲迷人眼, 。

6 仿照例句,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 , 。

7读下列句子,然后按要求答题。(7分)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róulìn的波兰。

C.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园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理想是闹钟,敲粹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zhuó你的自私心。

⑴给A、C两句加点的字注音。

①酝酿( ) ②迭( )

⑵将B、D句中的拼音写成汉字。

①róu lìn:( )( ) ②zhuó:( )

⑶以上C、D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使之冲烟而飞 D、观之,兴正浓

2、用换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方出神( ) 驱之别院( )

3、把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译出来。(3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

4、本节文字主要记叙了 一事,充分表现儿童的 。(2分)

5、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

三 综合性学习 (5分)

我们开展了“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词。(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优点),不论是哪个方面,它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你的闪光点是什么呢?请告诉大家。写出三个。(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2分)

记得七八岁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了一个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亲在为那首诗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我新写的短小说。

“写得不怎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的_____________心情。(2分)

2、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多么幸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2分)

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3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5、用文中原句回答,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是一本书(10分)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看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的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写法体味-----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的括号,其先后顺序是:(2分)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4、语言品味-----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2分)

答: ________ __

附加题:(20分)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风,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不论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啦撒啦;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1.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春风,(甲)文中春风的特点是 、 ;(乙)文中的春风的特点是 、 。(4分)

2.(甲)文中“卖弄”的意思是 ,它在文中是 词(填词的感情色彩)。(2分)

3.(甲)文中描写春风用的修辞方法有 、 、 ;(乙)文中描写春风用的修辞方法有 、 。(5分)

4.(甲)(乙)两个文段,作者都调动了人的 、 、 (填写感观角度)来描写春风;所不同的是,(甲)文中还运用了 (填写感观角度)。(4分)

5.(甲)(乙)两个文段,不管运用了何种修辞,其作用都是为了 。(3分)

6.请你写出含有“风”的两个成语 、 。(2分)

五、作文(30分+2分卷面分)

童年、童心、童趣。当我们渐渐长大,儿时的喜怒哀乐已经变成了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沉淀为人生的财富。我们不应该感谢岁月的馈赠吗?亲爱的同学们,感谢童年,感受童心,感悟童趣吧!

请你以“感谢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略2 B 3 D 4 C 5略 6略7略

二、1 A 2 抬头 脖子 正 它 3 略 4 略

三、略

四、(一)、16焦急

17、因为我有个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18、热情鼓励;严格要求

19、得意→失望→醒悟

20 、我谨慎地把握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二)21、人是一本书

22、看人如看书;做人如写书。

23①洒脱飘逸②多愁善感 ③乐观风趣 ④思维缜密

24、“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或“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其他句子也可,有哲理,能励志即可)

25、我们每个人都要写好自己这本书,争取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意思对即可)

附加题

1 温暖 柔和 强劲 急促

2 炫耀 褒义词

3 拟人 比喻 引用 比喻 排比

4 触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5 生动形象地描写春风的特点

6 一帆风顺 谈笑风生

七年级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83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