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 > 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云霞0分享

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最新

 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学好小学语文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关心的问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矜持、赫然、折腾、迫不及待、从头到尾

2. 品读课文,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

3. 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作文上的红双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什么是红双圈?作文上的红双圈有什么作用?) 【板书:“红双圈”?作用?】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文本,希望这节课下课后我们能找到答案

3.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__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 1984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这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明》《玫瑰房间》《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年12月加入民进。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苏省 常委,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民进省委副主委、省社会工作委员会顾问。

(二)自学要求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矜持 赫然 折腾 偶然 必然 刊物

2.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3.过渡:是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提问,作文中的红双圈是如此普通,我们平日书写作文经常能看到,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跟随作者看看这红双圈到底奇特在何处。【板书:不平凡】

(三)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然后又发表在( ),接着又发表在( )上,最后发表在( )上。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区刊物——上海正式刊物

2. 谁来说一说,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处?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预设: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

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其中有——„„(预设:老师的认可、县文化馆同志的欣赏、县办刊物编辑的欣赏、扬州区刊物编辑的认同、上海正式刊物编辑的)

4. 是的,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出示语段: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 (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多写几篇呢?) ——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 ——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

(2)“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

(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

(3)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__后期和__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

(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 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 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就

(5)是的呀!这个画满双红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出示该语句) 是否可以改一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坚定)

(6)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这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是作者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

(7)课文中哪个句子也说明了这篇作文对作者意义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追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篇作文意义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记得很明确,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这个词)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作者将这件事记得如此清清楚楚„„

(四)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问题: 当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贴在报栏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圈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

(1)兴奋:为自己作品能够张贴而感到喜悦和激动 为什么会感到兴奋呢?

——同学说上面打满了双圈,说明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 从哪里看出了兴奋?

——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圈。

(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 (挨到中午——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 (溜过去——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

(3)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

(4) 这是作者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许吗?(不是——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 5.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

(征文比赛,很多人参加,能张贴说明已经获奖了,这是更多人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认可。)

(五)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收获,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老师的鼓励

——母校创设征文机会,让作者崭露头角 ——作者自己不断折腾

——双红圈作文给作者带来的信心和勇气

2.是的,于是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

(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 3. 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一直激励着你呢? (红双圈,可以是____________,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 ——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呐喊 ——课堂上响亮的掌声 ——做好事后绽放的笑脸

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之树上挂满红双圈的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留心生活。

 怎样学小学语文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十分之七都是在说两个字――读书。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的确,每年任教的班级里总会有几个学困生,课堂里,触及到学生空洞游离的眼神,我就忍不住着急。试过强制背诵、抄写等老方法,但效果都不好。于是听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试着读书给他们听,鼓励他们自己试着读书,并制定了详细的班级读书计划。

(一)老师择优推荐,学生自主选择。

2010年秋季,我新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班。一年来,我利用早读课、阅读课及中午空闲时间,把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孩子们。我已经给孩子们读完了《小布头奇遇记》、《和树谈心》、《小巴掌童话》、《阿笨猫和发明家》、《帅狗杜明尼克》。但孩子们显然并不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和老师分享更多的阅读时光。于是,我乘胜追击,鼓励孩子们自己到书里寻找乐趣,建议孩子们到新华书店去翻阅、挑拣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既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支配阅读的时间,养成自己要读书的习惯,又让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避免阅读进入单一的死胡同。

(二)勾画圈点涂杠,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须入门,入门始得真”,入门即掌握阅读的“窍门”。我告诉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勾画圈点涂杠,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孩子们本来就活泼好动,这下得到机会,小手握着铅笔,在书上又是写,又是画的,忙得不亦乐乎。

(三)提高阅读能力,加强互动交流。

第二学期,我在班上开展了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我们读了这样的三本书《让太阳长上翅膀》、《长袜子皮皮》、《猎人海力布》。每次读书前,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你喜欢书中的谁?喜欢他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然后在每两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这节课上你可以是表演者,也可以是倾听者,还可以是欣赏者。因为我并不强求每个孩子都发言,而是充分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所以,孩子们总是对这节交流课充满了期待。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及阅读反思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提升。

二、让孩子合理地练习

诗人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读读抄抄背背这样老一套的作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兴趣,慢慢厌倦。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作业、要做作业、做好作业呢?这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读读想象,让心灵来一次远航。

所谓“悠闲出智慧”,所以有的作业可以只是想象。如,三年级下册第六课《花瓣飘香》,课文的结尾写作者在小女孩儿的感染下,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儿,一盆放在了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此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花给小女孩儿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母亲在阳台上发现那盆花的时候,是意外?是惊喜?是感动?还是……?当想象的翅膀展开,当思维的火花被激活时,孩子的答案是异彩纷呈的。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出生命个体对同一事物不同看法的多样性。学生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悟。

(二)读读画画,让美丽在眼前绽放。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画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山腰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绘画这种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山腰的形态,以及用绒帽和玉带做比喻的形象。再如,第十三课《绝句》,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

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白鹭飞上青天,西岭积雪,门前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宛若一幅画呢?请把它画下来好吗?孩子们创作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画插图,还可以画“作文”。三年级刚刚接触习作,为了给孩子降低坡度,减少畏难情绪。在第一次作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先来了张“自画像”,而后进行了“向你介绍我”的口语交际活动,最后当场习作。图文并茂,一改作文呆板单调的面孔。孩子们还将此延续到了自己的日记中,画画写写,写写画画,日记成了孩子们抒发情感的好朋友。

(三)读读演演,让精彩来一次预约。

好多孩子都是一些天生的小表演家,都有较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像三年级下册书中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争论的故事》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再如,学完《恐龙》一课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知识,扮演自己喜爱的恐龙,做一下自我介绍。这样具有情境性的活动类作业,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还让孩子们品尝到了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四)读读编编,让体验在实践中深刻。

在三年级下册,学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荷花》、《槐乡五月》这类写景文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为美丽的南沙群岛写几句广告词。请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编辑一份小报。如果你是一名槐乡孩子,请做小导游,用一段话把槐乡来赞一赞。当“美丽南沙,魅力南沙”、“来了‘南沙’不想家”、“快来南沙群岛,体验浪漫之旅”等这些妙语连珠的广告词回荡在我耳边时,我说不出的震惊与喜悦;当《荷花报》、《小荷集》等一张张文质兼美、编排合理、内容丰富的小报呈现在我眼前时,我说不出的感动与赞美;当“美丽的槐乡,我的家”、“谁不说俺槐乡好”等这些或诗意、或深情、或幽默的语言把我们带进那个槐花飘香、热情好客的村落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与感慨。

学小学语文技巧

淡化分数,培养兴趣。

评价低年级语文成绩的好坏,不要在乎认了几个字,考了多少分,最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喜欢语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不断累积学习语文的情感和热情。学习语文更需要“情商”的支撑。不然,孩子会逐渐产生一种学习语文的疲倦感,造成终身拒绝语文。

因此,让低年级孩子“喜欢语文”比“学习语文”更重要。其次,在家庭中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引导孩子远离图像文化,亲近文字文化。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成为孩子的伴读者和引领者。新教材精选了优美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故事作为教材内容,不但大多数的孩子喜欢阅读,如果家长也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相互感染,无疑会成为孩子“喜欢语文”的“营养品”。

淡化内容,讲究方法。

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封闭式,不能机械死板地学。如用游戏的形式认记汉字,用比赛的形式练习朗读,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或者利用书报、影视、 商标、广告、网络等,既能轻轻松松过好识字关,又能把识字的功能最大化,为今后的阅读、生活打好基础。

淡化知识,注重积累。

“学理如筑墙,学文如积沙。”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捷径,读背是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而记忆是孩子学习的最大优势。抓住关键期,让孩子大量诵读优美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和浅近的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材料储存在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淡化数量,追求质量。

孩子们不理解、不相信“量变到质变”的定律。因此,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如大运动量地抄写生字、词语,从头到尾地抄写课文,搞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给低年级孩子布置的作业,数量少一点,质量精一点,形式新一点,趣味足一点,要考虑孩子“听、说、读、写、悟”的和谐发展。为低年级孩子提供的阅读材料,篇幅短一点,一般不要超过500个字,提倡大声地朗读而不是默读,更不是“看书”。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之,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要倒一字。”篇幅过长,孩子会“望而却步”,不肯“善始善终”。默读和看书容易走神,造成读书的假象,养成读书的坏习惯。

 小学语文方法

小学1-2年级:最重要的事情有3件。基础 + 背诵 + 兴趣启蒙

基础的意思是语文作为一项工具。字怎么读,怎么写,怎么作到不写错别字。笔顺要对。能够口述150字左右的事情。这必须要在1-2年级完成。来完成这件任务的主要场所就应该是学校。校外就不应该再花精力在这些在学校应该必须完成的项目上。

第2件事情是背诵。小学1-2年级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有时1首古诗读个两遍就能背下来了。这种记忆力到了初一初2就会减退。背诵的内容可以极其广泛,唐诗宋词古代议论文史书等等,只要有东西背,家长能反复督促检查,就算完成任务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疑惑,那么深的内容,孩子不理解,难道背下来,真的好吗?其实,理解真的会加深记忆,但是这句话是对我们这种记忆力减退的成年人来说的。其实,可能更应该对那些不需要理解,在1-2年纪就直接背诵的孩子来说的。孩子们涉世未深,对很多的事情谈不上理解,但是这个时候真的只需要他记下来。因为在低年纪阶段,背下来的东西很容易记1辈子。

理不理解没关系,那些知识到了初高中会从大脑的深层记忆中翻出来,自己进行知识迁移。很多很难的东西,他就很容易理解。因为理解的基础就是大量记忆。人看似没有在思考某些东西,但是人的大脑会因为记住了某个东西不停的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试探消化。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背诵各种各样的东西, 甚至让孩子背诵佛经。孩子觉得好玩就都背下来了。虽然现在用不上,但是到了后面就一定会体现价值。

第3件事情是兴趣启蒙 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觉得语文有趣,文学有意思不要去排斥 。因为我们虽然在学校一直在学习语文,但是课堂内的时间是绝对有限的。而无论是从小升初,中考的角度,还是从孩子自身学习体系建立的角度,必然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上的。如果在启蒙阶段,孩子排斥读书,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1-2年级,看起来不应试,但全是为应试做的准备。

小学3年级:应该加强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了

这个时候的量化考核标准就是读书量,量越大越好。能解决的问题有很多

1、基础知识的夯实 语文考试当中的字音字形病句成语等题,孩子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完成原始积累。

2、能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

3、能在名著中完成好词好句的积累 这里多说一句,不要去看或者背诵那些作文书,那些内容和俗套对孩子的写作是有害的,要学也应该是跟名家名篇来学

4、为小升初的面试积累谈资,增加自信

5、牛蛙应该做的,在阅读当中应该如何搭建逻辑框架 在作文方面要尝试和其他同学用不一样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来源就是名著,这些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

小学4年级:应该进攻古诗文了

由于大家接触古诗较早,这个阶段的重点就应该是文言文。如何积累实词虚词,怎样进行文言文翻译,这需要用1整年的时间来考虑和实践。当然也可以参加一些比赛

小学5年级:进入小升初最关键的阶段

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应对考试,大量做题,总结考试经验。到了5年级就不要再说大量积累了,因为这件事早就应该提前做好 除非你的目标是面向中考和高考 那么如果只是针对小升初的话,这个阶段就应该是做题做题,考试考试。这一年就应该用技巧将之前积累的知识串联起来,基础,阅读,文言文作文,如果学有余力,就应该开始接触初中的内容,接触的逻辑就参考345年级的顺序 这个时候的作文就要写的有逻辑,也就是说 开头,承上启下,结尾都需要成熟,定位清晰 有内容,更好的词语和自身的思考 这就是我认为的小学生在各个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

 小学语文总结

一二年级:拼音/朗读/习惯

一二年级是以拼音字词句子为主,在这个阶段,主要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整洁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等。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一个能力,就是:朗读,鼓励孩子大声得朗读课文,能带有感情朗读更好。朗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语感都非常有好处。

一二年级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轻松自信。

不建议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太大的语文学习压力。

三四年级:写作>阅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或远离语文学科。

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做到的:

1、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孩子多背古诗名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所谓的“好词好句”上。

2、 三、四年级最应着重和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写作,而不是阅读。不要让孩子跟着模板式的写作老师学作文,得不偿失。不要着急三、四年级解决阅读丢分问题,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3、 这个阶段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五六年级:综合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给出非常积极的回应。

1、 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训练字、词、拼音的阅读题上。

2、 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点在于解决主题鲜明(最好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活动,通常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 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以写为主,听和说的训练也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4、 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让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但提醒一点,作文书不要多看,看一本还行,多了并无益处,不建议孩子背诵现代文优美句子。

    85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