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怀健1863分享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_习俗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_习俗,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2023年中元节时间:8月30日,星期日,农历七月十五。节日时间是北方七月十五,华南地区七月十四。七月半也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传统的中元节是按照农历来算的,大多数地方是从农历农历七月十四开始,七月十五结束,但是有一部分地方只过七月十四,也有一部分地方只过七月十五,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时间也会稍微有所差别。

中元节什么时间烧纸比较好

中元节烧纸时间一定要选在天黑之后,一般是晚上9点以后,12点之前。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鸭

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鸭”取“压”的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吃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古代,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在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3、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等地,中元节又称“掐嘴节”,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4、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皮方面,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而在馅方面,饺子馅少,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肉馅配素菜。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

5、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有吃“饺饼”的习俗,“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6、吃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之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为强烈。一家蒸花馍,街访四邻来帮忙。将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送给小辈,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将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送给长辈,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将花馍捏成鱼型,称为面鱼,送给平辈,意喻连年有余。

7、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这个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习俗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中元节习俗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祈丰收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33]

放河灯

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86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