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梓炫0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9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方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图片,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 棠 渝 戟 穗 榨 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 闲情逸致 不无遗憾 肃然起敬 无所顾忌 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 歪歪斜斜 皱皱巴巴 枯涸龟裂 刀戟般凛凛叉开(什么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 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 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八)板书设计

三、教学设计说明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纯朴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在“城乡共话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学这样的名篇,如何演绎文本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搜集大量歌颂母爱的诗文图画、名人典故及经典乐曲,借助多媒体演示,达到图文并茂,声情俱备的效果,从而淋漓尽致地演绎文本的主题,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然而我在设计本案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假如在一个山区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该如何去教学新教材,如何去实践新课改?

我来自永嘉瓯北,据我所知,永嘉山区有的学校连幻灯机与录音机都还难以配齐,他们哪有条件用鼠标去点击新课程?那他们该如何实践新课改?带着这个困惑,在上学期的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尽量尝试用一支粉笔去演绎新课程,那次教学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事后反映较好。

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也不刻求形式与教学手段上的标新立异,而更求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力求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读感知法与合作探究法,分三个环节——①初读感知,②美读探究,③拓展抒写,来演绎文本。在这些环节中

(一)返朴归真,以诵读为主。

以上三个环节,基本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在山区学校,由于其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

我想,新课改最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学手段与设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设计中尽量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还学生朗读、思考、探究、体验、发言的主动权。尤其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和“拓展深化,抒写真情”两个环节,比如问题设计:①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妈妈,一个问题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品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答案也不求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在品读中体会出来,并说出理由即可,所以板书设计中也不书写统一答案,而以省略号代替。②真情表达“假如我变成了 ”句式写话,既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旨在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读他想读的,说他想说的,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与情感体验中,去解读文本,而不把老师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体会、探究,全方位 “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效,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赐教。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 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作业 :

1、收集资料,了解泰戈尔,阅读《新月集》。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3、实践活动:为亲人洗一次脚,后进行片断描写(心理描写或外貌描写)。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⑶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在品读关键语句中,深入文本,了解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教育学生要自强、自立、自信。

⑶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

2.难点:通过语句的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刻画的人物特点。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膝盖”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重点难点

l.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难点:体会爬横木对涅利的困难之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你们喜欢体育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静读课文。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⑵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具体描述这节体育课的段落,再读一读。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读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教师强调。

字音:“洛、饶”。

字形:“膝、臂、饶”。

⑵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握手 憋气

⑶开火车读,读中积累词语。

⑷理解词语。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4.教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节体育课的内容呢?(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5.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那么,除去这部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6.集体反馈。

第一至五自然段:写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第十四至十五自然段:写妈妈来接涅利,了解到体育课上涅利的表现,感到很快乐。

7.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课文所述内容的不同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8.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十阴至十五自然段。

9.教师:那么,在这节体育课上发生了什么呢?(涅利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爬上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三、再读,了解概况

1.教师导读:老师说了,这是一节充满爱和感动的体育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一起去感受这份爱和感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爬上横木的同学的名字以及描述他们爬横木的语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

“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

“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

4.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5.教师:你们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爬横木有些困难,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而对于涅利来说却非常的困难。)

6.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反馈)

7.教师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涅利身体瘦弱,爬上横木顶这项体育活动又是那么的困难,可涅利做到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bā xū shēnɡ shuānɡ bì ɡē bo zhǒu

( ) ( ) ( ) ( )

wò shǒu biē qì xī ɡài jīn fà bì yǎn

( ) ( ) ( ) ( )

4.比一比,组成词。

洛( ) 饶( ) 膝( ) 臂( ) 憋( )

落( ) 绕( ) 漆( ) 避( ) 蔽( )

5.补充词语。

七( )八( ) 风( )日( ) 气喘( )( )

君( )天下 旁( )无人 小菜一(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摘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爬上横木顶”)

2.教师:涅利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但他也爬上了横木顶。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突破重难点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⑴思考并交流:涅利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⑵谈谈你对涅利的认识。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读读。

2.教师指名反馈:爬上横木顶困难大,涅利是那么的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3.教师追问: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关心、鼓励涅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表达大家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5.集体反馈。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

“老师对他喊:‘下来吧’!”

“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我们又鼓起掌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7.教师小结: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涅利战胜了自身身体瘦弱的缺陷,终于爬到了横木顶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的。(教师再次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而的我们。”

8.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语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语句的朗读,感受到了涅利爬上横木顶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9.集体反馈: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坚强、努力、自立)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涅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战胜了自身身体的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爬横木这项艰难的体育活动。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三、总结,深化文章主题

1.教师:涅利爬上了横木顶,同学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

“他很棒!”

“他跟我们一样爬到顶上了。”

“他是很勇敢的,您知道。”

“他很能干!”

“他并不比别人差。”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同学们当着涅利母亲的面说了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母亲和涅利感受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指名反馈。(快乐、激动、自豪)

7.教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反馈:母亲对涅利的爱,她“握了握几个男孩的手”、“拍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

8.教师:同学们,文中还有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9.集体反馈。

“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

(1)指名读

(2)“饶”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ppt:

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ppt:

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ppt: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五、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会写:疤、洛、膝、碍、、嘘、臂、饶、憋、握。掌握词语: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握手、君临天下、旁若无人。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的,体会涅利的坚持不懈、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

4、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1、 认识:膝xi “憋”的笔顺

2、体会涅利自信、坚持的精神品质。

3、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手段方法:朗读感悟、讲授法、角色体验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并不陌生,说说你的了解。今天我们从书中选取一个小故事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 纠正字音“膝XI” 纠正“憋”的笔顺

2、听写词语 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饶恕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由读课文,看清楚,读准音,把课文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涅利?

2、学生汇报(涅利坚持到底、自信、不怕危险……)

四、在读课文,读中悟情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把感受读出来。在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1、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课文。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涅利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就该有这种感受。谁愿意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碍手碍脚 君临天下

五、奠定情感,体会母亲的担心

1、要上体育课了,涅利母亲在想些什么?

<一> 出示母亲的话: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

练习: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 的活动。

母亲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板书:危险、费力、

从哪看出来?

将这些词放进句子里读。

<二> 除了这些,母亲还想了什么?补充涅利驼背的信息 板书:嘲笑

2、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担心

3、除了母亲的话语,你还能从别的地方看出她的担心吗?

抓住“费了很大的劲、犹犹豫豫,满是爱怜,不敢看、焦急”词体会

4、小结: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在语言和神情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涅利会表现如何,下次课让涅利给我们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入前文

1、还记得体育课上别的同学是怎样爬横木的吗?

2、看来体质不同爬横木的效果也不同。身体强壮的爬得轻松,瘦弱的爬得很费劲。涅利的身体呢?(瘦弱、还有点驼背)

二、再读课文,品味人物精神品质

《一》质疑

1、涅利在体育课上做得怎样,请你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找找答案。板书:涅利。出示课件指导读赞扬的语言

2、听了他们的话,母亲怎样?

3、质疑: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他怎么爬的?)

《二》帮助

1、涅利是怎么爬上去的呢?板书:?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8—13自然段。思考:这么多困难的时候,谁帮助了他?

2、四人小组探讨学习:读要求

⑴默读8-13自然段

⑵圈出帮助涅利的人物

⑶画出他们帮助涅利的语句。

⑷你怎么感受到的?

⑸想想:怎样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

《三》努力

1、在大家的关心、鼓励下,涅利上去了吗?

2、出示句子。指导品句:费力吗?怎么看出来。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小结:作者细腻的动作刻画,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涅利的努力。

4、除了这里,书上还有哪里写出了涅利的努力?

5、每次涅利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他强烈的愿望?(也能)读句子。他不但这样想他也是这么说的。找到涅利说的这句话。

6、引读三次动作描写的句子。

他对自己说……他暗暗给自己鼓劲……他分明在告诉大家……

《四》感受成功

1、出示“他在笑呢!”读。

2、想:站到平台上了,涅利心情如何?万般感受全集于一“笑”之中。读

3、你想用什么词语说说涅利(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自强自立、永不放弃、充满信心)板书:坚持、自信

三、情感升华

1、老师同学的关心鼓励,母亲的担心,铸成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那就是——爱。有了爱,嘲笑消失、危险吓不倒、费力也不放弃,爱让涅利成功了。

2、体会“似乎不再是从前的涅利了。”作者知道了什么呢?

3、请你从涅利、老师、同学们、母亲中选一位,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4、汇报

5、总结:用今天写下的话语,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吧,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 山涧(jiàn) 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 飞泻(xiè) 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 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 五彩斑斓(lá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 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雪峰 高 大 白

溪流 急 清 活

“静”美 森林 密 绿 幽

野花 多 高 艳

牧场 奇丽 辽阔 风平浪静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受美的熏陶。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

2、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七月是什么季节?(夏季)那么夏季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热)热到什么程度?当这么热的夏天来临时,同学们有想过要避暑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骑马上天山去避暑好不好?

2、齐读课题

二、新授

课文主要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思考;

A、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B、课文依次写了哪些景点?

2、汇报

A、游览的先后顺序,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B、课文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千里牧场。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主学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词句,标出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汇报 雪峰(高、大、白) 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在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云影比作银灰色的暗花,把雪峰比作白缎子。)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雪山极白,连云影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3、雪山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高耸)

4、这样美的雪峰,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5、指名读,齐读。 溪流(急、清、活)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而每到水势缓慢处,却有鱼儿在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坐在马鞍上,便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 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6、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溪流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飞泻”写出了雪水的气势磅礴,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

8、对于这么美丽,有活力的溪流,你们喜欢吗?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的语气),谁来读一读?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马蹄溅起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只能偶然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9、密密、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叠词,读起来很有韵味,也突出了原始森林茂密的特点。

10、“蜿蜒无尽”说明原始森林连绵不断,辽阔。

11、这里又说密林幽静,为什么又写到鸟鸣?这样不是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

12、“照”与“漏”这里不用“照”,而用“漏”,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漏下,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13、齐读。

野花(多、艳、高) 在轻轻荡漾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你在马上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

1、三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说明了野花的多和艳。

2、“浮、矫健、精神”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花的海洋之中。“只要一伸手„„”说明野花很高。

3、反问句。把野花比作春天的花园,对天山野花的高度赞美。

4、指导读。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缓缓流淌。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1、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2、原始森林和野花都只能做花边,说明牧场辽阔。

3、读。

对天山的赞美

1、当你们见到如此美的天山时,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而作者又是怎么赞美它的? 这就是天山之夏,这就是人间天堂。

2、指导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结束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了天山雪峰、溪流、森林、鲜花、牧场,如人间天堂一般,那么你们还想不想再欣赏一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天山的歌曲《天堂》。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溪流:急、清、活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游览的先后顺序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静

野花:多、高、艳 再往里走

千里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87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