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

梓炫0分享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荚、僵、苔”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生字。

2.采取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

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词语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猜谜底。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拓宽我们的思维,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请同学们看看PPT中给出的谜语,跟老师一起读读——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 宝。谁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学生答:豌豆)

2.出示豌豆花和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不错,正是豌豆。请看看老师给出的豌豆荚的图片,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生1: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生2: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生3:豌豆荚像小豌豆的摇篮,小豌豆待在里面真舒服。

3.总结学生的表现,引出新课。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你们知道吗?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也曾写过几粒小豌豆,在他的笔下,豌豆们不仅有思想,有行动,其中的一粒还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去了希望。在这些小豌豆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随安徒生一起去体验一下豌豆的生活,看看它们别样的人生。

4.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明确:“五粒豆”是本文的主角,在这五粒豆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的创作情况。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多篇。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其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边读边做记号,画出生字新词以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没有读懂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说说用什么办法来识记生字。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预设:可以先向学生出示“僵硬”的词典义——(肢体)不能活动,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在哪些情况下手、脚等会变得僵硬,比如冬天手被冻僵、登山后两条腿僵硬等,这样结合生活场景理解词语,才能加深印象。

(2)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盘绕)着它向上生长。

预设:理解这个词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情境体验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豌豆苗沿着绳子向上生长的情景,从而理解词义;寻找近义词法,引导学生说出“盘绕”的近义词,如围绕、环绕等,通过比较近义词把握词语含义。

(3)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

预设:这个词语比较抽象,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把握。教师在讲解时,不妨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如“读者们热情洋溢”“大街上洋溢着新年的气氛”等,通过造句,想象情景,或者用相近的词语替代所造句子中的“洋溢”一词,这样也能加深理解。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不能只依靠词典。要想正确、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采用各种方法,使词语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力争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3.指导词语归类。

暖洋洋、金灿灿、白茫茫、亮晶晶、明晃晃、孤零零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

B.小豌豆们都有怎样的愿望和理想?(第一粒: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第二粒:飞进太阳里去;另外两粒:飞得更高更远;最后一粒:随遇而安)

C.最后一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怎样?(长满了青苔的裂缝,环境艰苦)

D.最后一粒豌豆带给生病的小女孩怎样的变化?(豌豆生根、发芽、开花,给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希望,小女孩的病渐渐好起来)

E.从几粒豌豆的不同态度和命运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悟?(对他人要有爱心,不能无所作为)

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结合文中重要句子概括回答。

F.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豆荚成熟了,里面的五粒豌豆怀着不同的打算和愿望,落到了不同的地方:有的落到,结果;有的落到,结果;有的落到,结果;只有那个落到的那粒豌豆,顽强地生根、发芽、开花,生病的小女孩看到了,受到鼓舞,渐渐地好起来了。作者通过几粒豌豆不同的态度和命运告诉我们:。

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合作与交流。

A.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划分层次,指名学生说出每一层次的大意,并说说划分依据。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各有不同的打算。

第二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最后一粒豌豆落到窗子下面的裂缝里,顽强地生长,最终开出了漂亮的豌豆花,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希望。

第三部分(第22~24自然段):交代其他几粒豌豆的命运,表达作者对不同的生活态度的看法。

B.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理解,补全下面的结构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

第二粒——毫无作为

第三粒——

第四粒——

第五粒——敬重生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人生在世,总要有理想支撑。理想可大可小,不同的理想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态度又会带来不同的命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小豌豆怀抱着不同的理想出发了。这些理想能实现吗?它们又将面临怎样不同的命运?下节课上我们再深入课文,随五粒小豌豆去广大世界体验一番。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生字的音义以及相关的词语,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同时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弄清了每一部分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这节课的内容可真丰富,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很善于总结,找到了一些特殊笔顺的书写规则;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记住了这个生字,很生动;进入文中的角色朗读课文,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划分课文的层次时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不完全正确,但这种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老师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也希望对待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能向刚才这几位同学学习,在以后的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这样,大家的进步肯定会越来越大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摘抄文中的重要词句,并相互说说感受。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陡”、“攀”等六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书写生字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书课题,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爬、峰

3.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 板书:小朋友

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爷爷?板书:老爷爷,课文是怎么写的?(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天都峰高1829米,而我们的教学楼只不过几十米!再次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她会怎么想?

指名说,师:她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不怕困难、互相鼓励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她克服了害怕,爬上了天都峰?(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两组互读对话,师: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平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引读问题

师: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

点点头,说(引读):对,咱们一起爬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我”爬得多用劲!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找出

哪些词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圈出来。

指名说,谈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攀(这么陡峭的山峰,一不留神就会掉下来,必须得紧紧地抓着这铁链,怪不得“攀”字下面是一个手,)板书:手脚并用

5.朗读: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自由练――指名――齐读

6.引读: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的鼓励,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齐读第7自然段。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

学生自由写――指名说

五、课堂小结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板画:箭头)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分享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石级、铁链、发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充分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教学过程:

一、看黄山的风景录象,交流对黄山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爬过什么山?去过黄山的请举手。黄山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可见黄山极难攀登,然而,文中一老一少竟登上了天都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怎么能爬上天都峰?从文中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描写天都峰“高”、“陡”的句子。

(2)电脑出示天都峰图片,指名说天都峰什么样?

(3)对照文中彩图自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的?从“啊”“云彩上面”“笔陡”“从天上挂下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高陡的山我有信心爬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4)指名说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语气和图中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2、讲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遇上了谁?从哪些词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2)我不再犹豫,为什么?

(3)指名分角色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4)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讲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自读,用横线画出爬山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出示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请学生说说用上括号的词语好在哪里?

(3)再读课文,告诉老师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讲读课文八十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2)齐读最后一段,想:“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从哪儿能看出来?理解“汲取”“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自我评价

分别从语文知识做人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考虑成熟后在班内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过和小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讲给同桌听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字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海中的“画”。

学生熟练阅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级边上的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我”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三、拓展学习

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

2.跟自己的家人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  攀登  辫子  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

石级 铁链 攀登 照相 小辫子 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

陡 级 链 颤 攀 猴 鲫 辫 呵

2.识记字形。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词语理解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 什么 怎么样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9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问题导入:我们上节课大致了解了课文中所讲的五粒豌豆的故事,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内容。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1.五粒豌豆各自的志向是什么?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2.你最喜欢哪粒豌豆?为什么?

二、学生试学

1.默读第13~17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小女孩从第五粒豌豆上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对小女孩来说有什么作用?

生读文章,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第五粒豌豆生根发芽,并开出小花,对病重的小女孩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小女孩在这粒豌豆上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当豌豆开出小花时,小女孩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开来。

2.再读第13自然段至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第五粒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它对小女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生读相关段落,小组讨论表格中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豌豆的变化和小女孩的变化的相关语句,规范订正表格中填写的内容。

3.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结合前面四粒豆的结局说一说。

(1)教师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并思考问题。

(2)师点名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引导。

课件出示:

总结:其余四粒豌豆虽然也各有各的归属,但是它们的结局并没有意义,第五粒豌豆绽放了生命的光彩,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第五粒豌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值得人们敬佩。

4.作者描写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有什么作用?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交代其余四粒豌豆的结局,尤其是两次写水沟里的豆,是幽默的讽刺,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使文章更富有趣味性。(板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

在精读的基础上,剖析人物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合作共学

课件出示: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

2.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两方面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第五粒豌豆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精选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生试学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豌 按 僵 预 揭 啪 苔 囚 框 溢

会写字:豌 按 舒 适 恐 僵 硬 枪 耐 探 愉 曾

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师生共学

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

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

    88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