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历史 >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

舒淇0分享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2023

中考历史复习不能只是题海战术,考生应该从最基础的历史知识点开始复习,将每个知识概念都理明白,不能似懂非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及发展:

①、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②、历史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③、巩固政权措施:创建军队,颁布刑法,设置监狱,完善了国家机构。

④、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结束,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夏朝的衰亡:

①、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jié)

②、原因:穷奢极欲,无休止的征发劳役等。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朝的建立及发展:

①、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Bó 今河南郑州】

②、历史地位: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③、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殷(殷是指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④、商朝的发展:A、商朝的疆域:东到今山东西部,北到河北中部,南至长江流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B、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较快。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加迅速,创造出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商朝的衰亡:

①、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Zhòu)

②、原因:荒淫无道,修筑豪华宫殿,“酒池肉林”,刑法严酷等。

三、西周的兴衰:

1、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①、背景:周文王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壮大。(周文王重用姜尚)

②、时间、建立者: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③、都城: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

④、重要战役: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⑤、巩固政权措施:实行分封制

A、目的:为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B、分封制下各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

2、西周的衰亡:

①、原因: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其主要表现为:

A、周厉王暴虐无道,贪财好利,天下怨声载道,引发国人暴动。 B、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贪念美色,重用小人,国势更加衰弱。

②、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四、东周的建立:

①、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历史中考知识点梳理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也称第一次工业革命 或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 最早开始的部门: 棉纺织业部门

2、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18世纪60年代 开始的标志: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82年,英国机械师 瓦特改进蒸汽机。1785年后,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4、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5、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工程师 史蒂芬孙 1814年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1825年,这列名为 旅行者号 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发明(或改进)者:

①、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②、蒸汽机 瓦特

③、火车机车 史蒂芬孙 ④、轮船(或汽船)

7、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或:火车的作用):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源: 煤炭

9、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牛顿 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

历史中考知识点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历史中考知识点大全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为了取得普选全而掀起了宪章运动,颁布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1844年,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会,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4、《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解放而斗争。

5、1871年3月,法国巴黎的工人起义,反对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并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6、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创作了《国际歌》。

7、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美国南北战争

1、背景(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锐,双方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2、导火线:1861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内战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4、进程:(1)战争初期,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2)扭转战局: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为北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结果: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外国势力入侵。

4、1868年,以武士为首的日本改革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明治天皇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史称“明治维新”。

    87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