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地理 >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舒淇0分享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相比较于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八年级的地理知识其实是更加简单好学的,因为八年级的地理是围绕中国地理展开的,很多知识都是我们熟悉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 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 气候

1、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 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黄土地

1、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 “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黑土地

黄土地

位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

地形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干湿区

湿润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和湿润区

生态环境问题

黑土流失、土层变薄,

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坏严重

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

五、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 自然条件

1、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 主要作物

1、 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 自然灾害

1、 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梳理

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

措施

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过度放牧、

  开垦农田、

修路、

采矿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沟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类 型

  名 称

  主 要 分 布 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 湿 地 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区】

  林区名称

  东 北 林 区

  西 南 林 区

  东 南 林 区

  分布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丘陵地区

  主要树种

  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红松)

  常绿阔叶林

  (红木、楠木)

  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

  林区特点

  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天然林区

  人 工 林 区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分 布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河曲马

  牦牛、藏绵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初二下学期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主要铁路干线】

  走 向

  干 线 名 称

  起 止 点

  南北干线

  (五纵)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京 沪 线

  北京———上海

  京 九 线

  北京———香港九龙

  同蒲——太焦——焦柳线

  大同———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干线

  (三横)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运费

  运量(吨)

  速度(千米/小时)

  运输货物的特点

  铁路

  较低

  较大(上千吨)

  较快(60—10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陆上运输

  公路

  较高

  较小(几吨)

  较慢(40—60)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路途不远

  水路

  最低

  最大(几万吨)

  最慢(30—4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水上运输

  航空

  最高

  最小(400人)

  最快(400—1000)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小

  管道

  低

  大

  慢

  气体或液体

    8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