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化学 >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之燃烧和灭火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之燃烧和灭火

世平21372分享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之燃烧和灭火3篇

初中化学所学习的知识贴近生活,知识点比较零散,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其中的联系并进行归纳总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之燃烧和灭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中考化学“燃烧”考点归类例析

一、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物质不能发生燃烧现象。

灭火的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确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究竟利用哪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 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实验的探究和化学实验现象、空气污染等知识。(1)热水给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提供了温度,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2)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同样③④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3)由题给信息可知,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且易溶于水,所以要对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进行处理,而在老师设计的实验中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答案:(1)燃烧了,产生大量的白烟;(2)②④,③④;(3)防止污染空气。

二、燃烧与氧化反应

可燃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CO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充分燃烧,生成CO。

缓慢氧化是发生得比较慢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对人类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等,有弊的如食物放久了会腐烂、易燃物堆积会发生自燃、金属易锈蚀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会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③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在生产上可以利用;④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放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不易察觉的,是进行得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缓慢氧化。物质在发生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自燃,但并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引起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有时可以利用,如农业生产上的高温堆肥等。

答案:B。

中考化学燃烧与灭火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注意:1. 燃烧一定发光发热

2. 发光发热一定是燃烧

3. 缓慢氧化属于燃烧

4. 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着火点就越低,如炭粉的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基础题: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2. 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 所有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 在空气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3. 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籌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 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 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乏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5.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 水

B. 氧气

C. 可燃物

D.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之燃烧和灭火相关文章:

《燃烧和灭火》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整理

初三中考化学考点分类复习归纳

中考化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中考化学常考知识点集锦

中考化学的重点知识有哪些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归纳

2020中考化学历年高频考点整理归纳

中考化学重点复习知识有哪些 中考化学高频考点整理

中考化学学习方法整理

中考化学实验室知识点

2021年初中化学各类实验操作题知识点总结

    9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