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是什么

嘉馨 1172分享

  画家用色彩、线条等表现手段构成具体而确定的图像,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文学家则借助文学语言这个特殊工具描绘人生图画,在读者的想象世界里间接地构成鲜明而丰富的艺术形象。高度的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突出特征。

  不少人都读过叶圣陶的童话《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外表很漂亮,传说能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它先后落在国王、富翁、商人和只想升官的士兵的手里,任他们如何精心栽培,就是不肯发芽。后来,它被一位勤劳的农民种进庄稼地,很快出现了奇迹:

  “田中心的一方泥里,有碧绿的一线露出了。隔几天,碧玉一般的茎条挺出来了。再隔几天,开出一朵美丽到说不出的花来,颜色是红的。那朵花放出浓厚的香气……”

  看到这里,读者的心情总是既快活,又多少有点不满足。读者还想知道:这花究竟是怎么开的:究竟美在哪儿?要是这两点不写清楚,种的“神奇”就要大打折扣了。作家觉察了,他在重新出版旧作时,把上述文字改成下面这个样子:

  “没几天,在埋那粒种子的地方,碧绿的像小指那样粗的嫩芽钻出来了。又过几天,拔干,抽枝,一棵活象碧玉雕成的小树站在田地里了。梢上很快长了花苞,起初只有核桃那样大,长啊,长啊,像橘子了,像苹果了,像柚子了,终于长到西瓜那样大,开花了。瓣是红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蕊是金黄的,数不清有多少根。由花瓣上,由花蕊里,一种新奇的浓郁的香味放出来……”

  这回,可把开花的经过和情状明白、具体、饶有情趣地说出来了,特别是把“美丽到说不出的花”,明白、具体、饶有情趣地说出来了。明白、具体、饶有情趣,正是文学语言形象性的体现。

  叶圣陶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剔除模糊、笼统、抽象概念的语言,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把“像神仙的显现一样,起初模糊,后来清晰”改成“像黄昏时星星的显现一样,……”(《古代英雄的石像》),把“他说着,重又开始跳跃。尾和鳍的尖端都运着十二分的力,不要说别的部分了”改成“鲫鱼大声喊着,又用力向上跳,这回用了十二分的力,连尾和鳍的尖端都挺了起来”(《稻草人》),把“他的身体多瘦,多难看”改成“瘦猴!真难看”(《皇帝的新装》),都反映出作家对文学语言形象性的理解和追求。作家创作时,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各样的形象画面,这是形成文学语言形象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语言“说”出的图景,毕竟不如用色彩和线条画出的图景那样切实、确定。光从这一点看,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似乎比不上“绘画语言”。但是,文学语言提供的艺术形象能给读者留下宽广的想象余地,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有它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叶圣陶童话《火车头的经历》是这样介绍火车头的:

  “我(火车头)的大轮子只要转那么几转,就是世界最快的马也要落在背后。我有一只大眼睛,到晚上,哪怕星星月亮都没有,也能够看清楚前边的道路。我的嗓子尤其好,只要呜——呜——喊几声,道旁边的大树就震动得直摇晃,连头上的云都会像水波一样荡漾起来。”

  这样生动的形象,画笔未必能画得出来吧。同学们在练习写作的时候,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追求语言的形象性。

  原标题:【文学知识】这朵神奇的花到底有多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公众号:花椒树下学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0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