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复习课要怎么上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一直是我们强调的基本课型之一。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与补充。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教学

  一、要明确复习的教学目标

  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全面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明确要复习的具体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整理和复习的总目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发展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程度不同的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练习

  1、练习要有针对性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只顾单一的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出题,在复习算理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算,在复习运算顺序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按一定的顺序编题给大家练。在出题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当老师”的责任,既兴致勃勃,又认真负责。做同学出的题,人人感觉很新鲜,情绪高涨,计算的正确率也特别高。应用题也让学生自己编,会编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具现实意义,效果也更好。

  2、练习要有层次性

  复习课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要内容,难度不要太高,在巩固的基础上再增加发展性练习。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做到一题一解,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外,要求做到一题多解,完成提高题。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中摸索,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复习课不断提高实效。复习的策略有千千万,其关键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性,贴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有热情、有激情、更有智慧地投入到复习中去,让复习课堂流淌着人性,涌动着智慧的灵光。

  三、激发复习兴趣

  根据复习目标,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动驾驭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合理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有感而发,因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让学生自主复习,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还可采用小组学习,形成竞争态势,开展数学故事会、学习擂台赛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到复习中来。同时,复习中还要采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激励性赏识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并激起更为强烈的参与欲望。

  四、当堂练习,及时反馈重在纠错

  复习和整理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合理的练习、适当的时间、及时的反馈,才能暴露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才是课堂整理的精华所在。在教学中我们应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进行练习,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方法,侧重错题分析,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加强训练。如: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通过摸底练习,了解到在本单元中,学生最容易错的是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所以在上课前笔者在学生作业中收集了这几种错题,上课时把这些错题展示出来,通过全班改错,寻找错误原因,加深印象,再通过学生编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复习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教学能力

  为了使得复习课更有效,在平时的每节课后,老师必须对本节课进行反思:这节课的优点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学生是不是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总结,逐渐提高教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对于解错的题目,要反思错在哪里?对于正确的题目,要分析解题的根据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还有没有别的解法?其中蕴含着哪些思想方法?这样在反思总结中,提高学的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一、“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

  复习不能仅仅是教师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驾轻就熟地带领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除了要关注显性知识本身,复习更应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弄清“学生站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1、学情盘点。

  案例:《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进行学情盘点。

  ①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联系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进行整理。

  通过整理,我的体会: 。

  ②在学平面图形面积时,哪些题目容易出错呢?收集一道题目整理。

  我的提醒: 。

  上述问题的调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归纳整理活动中,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的经验,而且在反思中暴露了学生的疑点、学习的难点、问题的焦点,复习提供了方向与资源。

  2、分享经验。

  经验是属于个体的,同一数学活动,由于学生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经验。教师就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多样性经验得以交流,教学的重点自然地由教师转向学生。如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整理三种主要整理方式。在梳理环节,我安排上述三种情况的代表依次上台交流。在分享中,学生欣赏到表格整理的清晰明了,感受着网状图整理的直观逻辑,同时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联”――复习课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课与练习课不同,它除了关注某一知识点,还要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为支撑点,引领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链、结成网。

  在“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复习”一课,部分学生能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以及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构建出下列知识网络图(见图1)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让数学理解向纵深推进。通过旋转知识网络图,生成了“知识树”,并让学生把这棵“知识树”移植到黑树上(见图2)展开具体研究。学生在从下往上的观察中,感受到知识的发展(在长方形基础上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又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在从上往下的观察中,发现了知识的统一,领悟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就回过头去,看看它和学生的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将未知二轻局化为已知加以解决),积累和提升了策略性、方法性经验。

  三、“练”――练习,练什么?怎么练?

  结合具体情境,采取不同策略,对学生的经验进行辨别、选择、改造和提升,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收集易错题。

  让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题得以呈现如: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忘记除以2;在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没有一一对应;忘记单位换算;遇到剪纸的题,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针对上术典型错误,我设计了题组练习,对易错点进行重点练习,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经验进行辨析比较。如下题(摘录)

  (1)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它的面积( ),周长

  ( );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周长( )。

  A、不变 B、变了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米,它的两条邻边分别是6米、10米,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是( )。

  A、8×6 B、8×10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2分米,和它面积相等、底也相等的三角形的高是( )分米。

  A、12×2 B、12÷2

  2、关注练习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74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