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方程应用能力

庄宇 224分享

  方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方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关系着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以学生为主体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方程教学,首先应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向。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方程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评价者的角色,围绕方程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构建知识与方法体系,形成适应个体的学习思路与方法,完成数学能力的内化。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方程创造良好条件,并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方程的时候,合理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与认知,并完成相关知识的迁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采取探究式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积极性。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元素,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索相关题目的答案。除此以外,在方程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运算能力,让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更深入。

  (三)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

  教师要善于挖掘方程中与数学思维形成相关的因素,比如培养学生正确地列方程、善于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寻找等量关系,以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将知识点贯通起来,拓展方程思想的应用。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举例关于梯形的应用题:“梯形的上底为4cm,高为10cm,面积为90cm2,请求出这个梯形的下底是多少?”按照学生通常的思维方式,解这类问题往往直接套公式计算,但这样的求解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梯形面积与不同边之间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获得下底边长度,即用字母代替未知的下底边,并将“除以2”的计算在方程简化中进行正确转换,这样不仅获得了直接的结果,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获得了锻炼。

  (四)拓展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就能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合作探究式学习需要探索不同的方法,需要不断地假设和证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会在分工合作中承担责任。

  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方程应用能力

  首先,改变教学策略,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的基础。通过研究与实践,可将现行人教版的教材关于方程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进行大胆调整,笔者认为,对于方程教学,教材编排可分三个阶段:发生、形成阶段(五年级上册);发展、应用阶段(五年级下册);后期拓展、应用阶段(六年级)。同时,将负数的认识(移项中要出现正、负数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提前于五年级上册学习完成,有利于在学习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进行移项方答时简化方程解答的难度,亦可对七年级正式学习有理数的计算有很大帮助。通过这样的调整,可让学生尽早接触代数的思想,尽量淡化学生解题的固定思维,在改变方程解法的同时,也将方程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解,在分散知识难点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淡化了算术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对教材的调整,学生学习了正、负数的认识及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一定阶段的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左右同时加、减、乘、除(0除外)相同的数时,等式大小不变,进而简化为等式左右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解答的方法。

  其次,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一个基本条件。要对学生进行关键性词语的引导,比如“和”“倍”“差”“等体积”等,从而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落脚点的习惯,但不能生搬硬套例题的题型及解法,审题时要弄清题目中的“多”“少”“便宜”“贵了”等词语的含义及常见数量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用语的透识,保障整个解题思维不受文字的约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设未知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怎样来设未知数,它直接关系到解应用题方便与否。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设未知数,也就是问什么设什么;二是间接设未知数,不设求解量,而设其他量,然后由这个量推出求解量;三是设辅助量为未知数,从而求出待求量;四是对于某些仅靠已知量和要求量很难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可考虑增设未知数的方法,可化难为易。

  最后,培养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步骤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思维的逻辑性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可从以下六项入手:一是“审”,即分析题意,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数量关系,知道本应用题设题的基本方向和解题基本思;二是“找”,找出能包含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包括一些隐含的数学等量关系式),为列出方程作好辅垫;三是“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与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提高解题的效率;四是“列”,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及代数式正确列出方程;五是“解”,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数的解;六是“验”与“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写出答案。

    72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