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以数学角度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老师并不能做到很好地教学。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1.创设诱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解应用题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智慧,思维能力异常活跃,解题方法便油然而生。应用题光从文字数字理解起来都比较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境,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应用题的内容一般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但应用题中的一些语言同日常用语往往有差别。对于这种形式,教师应尽量用日常语言代替。要实现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在概括常见的数量关系时,一些数量名称,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行程问题中路程和速度的含义,可以举例说明每个单位时间内(时、分等)行走的路程叫作“速度”。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语言同生活用语的相互沟通,让学生对数学语言加深认识,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正确地理解题意铺平道路。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具体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既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4.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例如结合应用题教学,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红星小学有250名师生,现在要租车去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48座的大巴车,每辆租费480元;20座的中巴车,每辆租费220元。怎样租车才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钱?”解答这样的问题,一般要设计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后,再确定最佳方案。而选择最佳租车方案,一般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尽量多租每个座位花钱少的车;二是使空座位尽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

  我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好方案,然后再进行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大巴车每座需480÷48=10(元),中巴车每座需220÷20=11(元),可见大巴车每座租费比中巴车便宜,因此,应尽量多租大巴车,少租中巴车。因为250÷48=5(辆)……10(人),所以要租用大巴车5辆,中巴车1辆。这种租车方案有空位20-10=10(个),租费为480×5+220=2620(元)。以上方案只考虑了第一方面,即多租每个座位花钱少的车,而忽略了第二方面,即使空座位尽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这时我就启发学生在上面方案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从而得出最佳租车方案:少租1辆大巴车,增加2辆中巴车,即租用大巴车4辆、中巴车3辆。这样就只有空座位48×4+20×3-250=2(个),租费为480×4+220×3=2580(元)。这种方案,既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位,又最省钱。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往往以书面语的叙述形式进行表述,这就给小学生全面理解应用题内部的全部内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应指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同时这个过程应尽量做到认真仔细。在审题的过程中掌握该题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整个应用题所讲述的问题是怎么样来的,应用题内部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明白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各个数学中哪些数字是干扰项,哪些数字对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是有帮助的,这些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其次,在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画些简单的数学曲线以帮助其理解相关的应用题内容,将较为复杂的数学关系,转变为较为生动形象的概念图,更好地帮助学生审题。

  如在三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乒乓球有11个,羽毛球是乒乓球的3倍,求乒乓球和羽毛球一共有多少个?”在解算该问题时,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其中所包含的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数字11和数字3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图线,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审题效率。

  二、转变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观念,进行开放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在素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全面地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步将学生放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之上,教师可以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为小学生创设一系列较为生动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情景,从小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入手,将小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嵌入到小学应用题当中。这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提升其解决相关问题的欲望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生活化的应用题,不仅仅可以以纯文字的形式展现于学生,也可以通过数学漫画、表格、情境图等较为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于小学生,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多元化,增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趣味性。

  此外,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即使小学生的相关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也应当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让其自身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参加到相关的教学活动当中,将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各个小组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竞赛式学习、讨论。应用题开放式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三、根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小学应用题虽然较为繁多,但是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有章可循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根据其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效率性数学问题、路程行程问题、路程追赶问题及未知单位一或者已知单位一等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地把握,将其中所包含的精髓性部分进行全面的梳理。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列举出比较典型的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在头脑内部形成比较形象的应用题脉络,逐步实现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内部相关问题的层层击破,最后帮助学生实现对于不同类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规律性解决。

    7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