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要怎么进行有效教学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更牢固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新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跟旧教材的编排特点有所不同。旧教材有单设的应用题教学章节,但教师感觉应用题教学还是比较难。现在,新教材不再单设章节应用题,把应用题分散到例题和练习题中,很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件和问题在画面中,不同类的应用题同时出现。对此,相当部分教师不适应新教材的这种编排特点,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心里更没谱了。结果,我们部分教师干脆在教学中削减应用题教学。

  (二)教学模式单一,编写结构封闭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还是采取“先讲例题,学生训练,教师评价”,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迁移能力还不完全具备,这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难学,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数学应用题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而且,从传统应用题的编写特点可以发现,应用题的编写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这种结构封闭,讲求完备性的编写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能给提供创新的机会,无法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

  过去,我们习惯了以单纯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类型化的应用题以及形式化的解答过程为基本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对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习惯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从理解,更不用说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的运用也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就很难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认真审题,理清关系

  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学生忽视,从而导致错误。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读题,边读边想了解题中讲的是什么问题,经过怎样,即应用题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强调认真审题,教授审题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找出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既不多字也不少字,尤其是对关键性字句,要字斟句酌,切实领会。审题时应要求学生做到“六看”:一看已知条件;二看所求问题;三看关键字句;四看单位名称;五看提示要求;六看实物图或线段图。

  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猫有30只,狗的数量是猫的3倍,请问猫和狗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题目对于抽象概括能力好的学生,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对于抽象能力一般的学生,就不能理解数据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因此,有句话说得好,学生不是真的不会解应用题,而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

  (二)巧妙设题,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立教学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多样、灵活地结合现实生活的事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交流中去感知应用题的结构和一般的解答步骤。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运用策略,灵活解题

  数学教师应该尽量引导、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策略,灵活解题。例如解一般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这是画图策略;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把一些未知量看作单位“l”,或解工程问题的应用题,也可以将工程总量看作单位“1”,这些都是假设策略;对一些找规律的问题,则可运用列举的策略进行解答等。因此,策略随处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合理引导、鼓励,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来源的生活化、主题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小学生的思维偏重于具体形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只有那些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感受过的内容才具有意义;反之,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的题材,在其头脑中并没有多少概念,很可能他的学习也是无意义的。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及练习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

  二、改变单一的纯文字呈现方式,增加图文、表格等形式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的问题很少。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就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

  比如,在新课程三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在这个图文情境中,除了有35 个小动物与9 张桌子两个信息是由文字形式出现以外,每张桌子可以坐4 个小动物却是需要学生在图中去发现的,其所提供的信息并非像传统的文字形式那样一目了然,而是需要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寻找。而这种自主寻找分析的能力正是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应用题教学,其呈现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图文并茂的,提供的信息应该是需要学生予以积极主动地加以寻找、加以选择的。只有经历这种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才有可能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各类问题,不至于出现解决文字形式的问题轻而易举,而遇到其他形式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的局面。

  三、凸显问题意识的培养,淡化类型,展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也可以认为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思考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良好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应用题教学从问题开始,其展开也应紧紧围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能简单地将其进行类型化教学。

  四、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加强解题的多样化、开放训练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的学习价值不只是获得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验方法、形成策略。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目光紧紧地定格在答案上,更应该关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稳固与形成,将逐渐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审视与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我想这也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试想,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即使解答了大量的题又有何用呢?因此不能简单以数量关系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丰富生动、个性不一的解题策略的展示,而应尽可能地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猜测的、画图的、制作表格的、逻辑推理的、发现一个模式的等等,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时间体验各种解题策略。

  五、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关注解题思路的阐述与规范

  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这些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课堂教学中,我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到的?这样做合适吗?有没有更好的?对这些问题的思索过程,其价值指向并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是学生将策略内化成个人素养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7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