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应该怎么教

庄宇 224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应用题教学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教学中的基础是简单应用题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任务能否落到实处,以及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的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正确程度,将直接影响今后应用题的教学。

  1.抓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应用题

  认识及掌握应用题的基本概念是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看图说话演变到表格应用题,再过渡到全文字应用题,使学生对应用题概念结构有完整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结构中的几个规律:①应用题中缺少问题无法确定要求什么;②缺少条件没法去解答问题;③条件与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否则无法回答问题。例如:已知两个班都在植树,其中一个班种植了30棵,而另一个班不知道,求一共种植了多少棵树?这样的题能计算出来吗?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求,很明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果是这样的题出现,又会怎样呢?已知男同学有5人,女同学有6人。这是一道应用题吗?充分肯定以上这两道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题。条件与条件,条件和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2.学会审题

  审题的目的是要弄清楚应用题中讲了什么事,现有的已知条件有哪些,需要求什么。在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一是让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养成审题的好习惯。二是让学生慢慢掌握审题技巧,要根据读题―弄清情节―了解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刚接触应用题时,弄清情节是很重要的,应用题中有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生动情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活情节,带领学生向审题的关键―问题和条件转移。而问题和条件蕴含于情节之中,所以,先弄清情节,把条件和问题从应用题中分离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学生审题时受表面现象的干扰,在审题时养成只将注意集中在应用题的情节之中的心理定势。

  3.多培养一些思维方法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解题思维方法。对于同一个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求问题,到题中去找相关已知条件,或根据所求问题,搭配两个相关条件去思考问题等训练,为今后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4.简单应用题的基础步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教学包括“从应用题目中我们要知道一件什么事?”“题中的条件是什么?”“有没有单位名称?”“单位名称怎么算?”(列式解答),“这样算得对不对?”“如何回答问题”(验算口答)等步骤。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三个难点:第一,初接触应用题的学生对于单位名称较难理解和掌握,住往会用具体事物代替单位名称,如算出6(只),而往往写成6(鸡);第二,对于“怎么算”“想一想,算得对吗?” 不是很习惯,也缺少“想”的方法;第三,对于“口答”不理解,经常将应用题复述一遍作为“口答”。以上几点,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

  二、如何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1.通过认数教学,逐步渗透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里在数的认识的内容中,都安排了特定的插图和题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图和数的组成,逐步渗透数量关系,为今后应用题教学打下基础。

  2.进行口述应用题训练时结合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意义

  进行口述应用题的训练时,让学生利用一定的插图和题图,学会换一句话表达题意,并结合认数学习明白数量关系。通过反复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量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在认识四则运算意义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叙述一件事的能力。

  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应用题教学,例如整数应用题教学,一般都经过以下阶段:

  第一,简单应用题渗透阶段。主要通过认数教学和四则运算意义教学,渗透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①看图认数。在这一层次上,根据认数教学,渗透相并关系中求和与求剩余,并着手培养学生认识:已知什么与什么,求什么。

  ②看图计算。在这一层次中,根据加、减法意义让学生对相并关系中求和与求剩余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能在教师引导下,较完整地用“已知什么与什么,求什么”来表达图中意思。

  ③看图列式。在这一层次上,通过对加、减法进一步理解,使相并关系中“求和与求剩余”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图象。

  第二,简单应用题教学阶段。

  ①认识应用题。在这个层次上,学生要了解“什么是应用题?”以及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有个清晰的表象。而表象的建立,要通过大量练习来进行。如:选择、判断、匹配、补充等形式的训练。

  ②简单应用题教学。在这个层次中,学生通过已掌握好的四则运算意义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掌握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方法,养成一定的解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策略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

  (一)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单一化

  当前,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在呈现的形式上相对单一化,并且结构较为封闭。虽然在编撰相关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时候,往往充分地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识字的水平,而且相对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主要还是以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为主,而从小学中年级的阶段开始,很多小学的数学应用题主要都是使用文字形式来进行表达和述说,成片累牍的大段描述,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小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热情。而且很多传统过得数学应用题的编写,往往是要求的条件十分充足,并不多余,而且形成的答案也往往是唯一的。小学的数学应用题在结构上相对封闭,追求完备性也就让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容易形成思维上的惯性。

  (二)应用题的教学知识与时代脱节,忽视逻辑化

  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特别是设置编写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往往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互脱节,特别是很多小学生都不熟悉,甚至是过去时代的内容都仍然存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之中。一部分的数学教师和题目的编写者,在教学和实际编纂题目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惰性,导致一批题型陈旧的数学应用题题目无限循环使用,导致了小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时候,要碰到一些根本和时代脱节的内容。

  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之中,忽视逻辑化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容易趋向于单一。数学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师也在这一个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应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其专门性的思维能力,如逻辑化的思维能力,或者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过去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候所忽视的。

  (三)应用题的教学过分类型化、封闭化

  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应用题板块的教学内容、编排上面,仍然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数学的应用题的分类只是作为数学教师的参考,特别是作为一种教学上的依据,不过一部分的数学教师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往往会把这种模块化、类型化的思维灌输给学生。一部分的数学教师喜欢人为去划定数学应用题的类型模块,每一种板块都会分出几种类型,热衷于让学生去记忆公式,这样学生并不会掌握分析的方法,而只是在套用公式。所以,这样过分类型化,会造成学生知识无法产生有效化的迁移,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加无从谈起。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对应用题的设计要趋向于开放化

  数学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结构上不够完备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考虑设置一些条件不够充足的应用题,让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分析,然后捕捉到缺乏的条件,自己进行调查并且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搜集并且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设计出一些数据上有一定盈余的应用题也是一种方法。设计出数学条件会有过剩的数学应用题,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做到对数学应用题的准确判断,并且进行合理化的取舍,从而培养出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或者考虑设计出一些信息较为杂乱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在杂乱的题目条件之中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进行筛选而且解决,从而让学生能够增强出更多的综合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和兴趣。

  (二)对基本的解题策略的引导

  基本的解题策略要包含以下一些要素:首先,是对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引导。学生要更清晰地对这些已知条件以及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收集,综合起来之后再继续拧解题。其次是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这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不要仅仅将这一项能力作为工具传授给学生,而是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示范性地运用这个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这种方法,对这个方法心中有数。其次,是对于解题方法的摸索,特别是解题的步骤,对于解答问题能够分成几个部分,形成流程化的思维,这是需要教学上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的一个要点。

  学生使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将最为有用并且全面的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之中抽丝剥茧出来,抽象并且建构成为数学化的模型,然后再去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这个模型求出正确的解答或者是近似的解答,最终回归到现实问题当中去检验。

    72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