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第一、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 .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规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年级已不再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就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二、多题对比,让学生在迷糊中清醒。教师尽可能简单地给出分析过程,教他们分析,再者抓好落实。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信息作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数学信息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信息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思路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数学应用题教学办法的创新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长知识、长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把应用题目当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真正明白其中讲的是什么,再一点点的分析讲解,拿具体实物演示,并教给他们解题思路。如果这次能做出来,再找几道相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加强他们的自信显得很重要。

  第四、培养中年级学生叙述解题思路的能力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只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忽视了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是畅通的呢,还是不畅通的?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

  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有等学生把题目做出得数来才能判断他们是否分会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一节课做不了几道题。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等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就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会大大增加。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应用题巧妙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中高年级的小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识字功底,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还是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而应用题的出现就给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和困难,他们在解答应用题时,既要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又要联系数学知识点,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这大大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同时数学学习的枯燥度也大幅度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扭转局面,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探索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呢?其实,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巧妙设计应用题,增加应用题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把文字叙述改成图片展示或者语言叙述等,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提取应用题有效信息的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学过程中,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丽丽和芳芳两个人一起去水果店买水果,芳芳买了25元,丽丽买了15元,请问谁花的钱多?多了多少呢?那么为了让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同时又增强应用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丽丽和芳芳去买水果的情形,并且根据题目意思展示人物对话,丽丽说:“我买了15元水果。”芳芳则说:“我买了25元水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地从多媒体中获取到重要的信息,并且在人物对话中很快就找到了数量关系,区分两者的大小以及数量差。由此,教师还可以在后面再次添加对话,比如芳芳对丽丽说:“咦,我比你多买了10元水果。”最后,我们从图片反推到应用题上,学生就可以快速地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解答出应用题,并且掌握理解提取应用题的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应用题切合生活,增强数学认识

  小学数学的教学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把数学与生活分开,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和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把应用题和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认识,这样不仅使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对应用题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比例》时,通过让学生感受两杯不同牛奶的浓度,来区分两杯牛奶奶粉和水的比例不同,由此引出应用题。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在前面的导入时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正是可以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

  3、应用题融于活动,锻炼学习能力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相反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致,教学效果就会降低。想要让学生体验多种教学方式就有赖于教学活动的引入,教学活动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数学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巩固数学知识外,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的提升。把应用题融于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应用题“在商店里,丽丽买了一支钢笔2元和一个笔记本4元,她给了老板10元,请问老板应该找回多少钱?”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让一个学生扮演老板,一个学生扮演丽丽,然后进行交易和找零。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很快就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而且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72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