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什么方法和策略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不仅是难在学生一般都比较怕做这类题,也是难在教师不好讲解这类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丰富应用题

  1.问题表述多样化

  我们以前遇到的应用题几乎都是纯文字表述,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看到题目就会感觉很单调乏味,首先就降低了做题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试着把问题的表述变得多样化,比如可以插入一些相应的表格、数据单、情境图或者插入一些漫画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就增加了问题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题目的意思,使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思维。

  2.内容趋向生活化

  我们会发现,在很多的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的应用题题型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使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摸不着头脑,没有办法透彻的看懂题目的意思,这就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做题困难。所以说,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们在一些应用题目中的具体情节上稍加做些调整,使得题目更加趋向生活化。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做完改编后的题目再做改编前的题目,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更加深刻的理解做题的技巧了。

  3.题型结构开放化

  以前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很多的应用题教学都把同学们带到了一个误区,就是很多同学误以为在做所有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都是应该具备完整的结构:其中要有一定的条件,唯一的答案和相对来说程式化的数量等等。很多学生都是在反复练习应用题中的某些题型,而并没有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数学结合起来。这样一味的死记硬背,不结合实际,根本不能透彻理解应用题。其实,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没有哪种问题是具备恰好的条件的,问题的答题思路的顺序也不是一样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在应用题的结构上大胆的尝试一些思维拓展,把一些封闭型的应用题用更加具有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所取代,使得学生的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得到提高。

  (1)提供条件不完整的数学应用题。在给学生提供数学应用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把题目做些“小手脚”。比如说,把题目中的一个条件提取出来,让学生在审题时自己发现并找出题目中所欠缺的条件,再开动脑筋自己补充并作出解答。或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只有条件或只有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自己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或根据问题填充条件。

  (2)提供数据多余的数学应用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多余的数学应用题。在这样的题型中,多余的数据会给学生创造一点小障碍,让学生自己发现题目中多余的条件,自己取舍,以此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一些结论不是固定唯一的应用题。比如说提供几个或一个条件,让学生们自由组合,然后进行解答。

  (3)提供条件杂乱的数学应用题。其实我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真实存在一些数学问题的数据往往是杂乱的,在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整理并找出能用的数据,进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数据和解题要求,让他们自己进行分配组合,最后把问题解决。

  二、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准确掌握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忙碌,在解决一些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一题目的多种做法,只是选择了自己脑海中最先出来的解题方式。所以,在交给学生的时候,只能提供一种方法,而实际上,也许这道题目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开拓思维就得不到锻炼。所以说,教师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教材,参透应用题题目,把“一题多解”的做题方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以此来逐步锻炼学生的多想多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三、培养锻炼阅读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要想正确的解答数学应用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审清题目。所以说,教师应该重点抓一抓学生的审题能力。在阅读应用题题目的时候,学生们要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找出题目中的有用数据,对此认真思考加以理解,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了。大家也可以用逆向思维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是其中运用到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大家就可以逆向思考出数据关系式进行解答。

  四、要重视练习巩固应用题

  很多的应用题目单单在课堂上练习是不能长久记忆的,在课下的时候,学生们也要时常的练习巩固。比如说同一道题,在做完一次后,隔几天或几个星期就重新再做一次,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正记住并理解了。而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出一份试卷,在学生第一次做完后把试卷批阅并讲解,过一段时间后,再无意识的让学生们重新做一次同样的试卷,检阅学生们是否真正的理解了这套试卷中的题型。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准确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将初步的感知升华,从而得出准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将问题蕴藏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和好奇心。

  二、紧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来源于生活而又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会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掌握常见的方式方法

  1.分析法和综合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指从问题本身入手,逐步推理和演绎,得出已知条件。综合法就是指从已知条件入手,一步步解决问题。比如,货车要从A地开往B地,去时速度为每小时行驶80 km,到达B地花费5小时,回来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驶20 km,问:回来一共用了几小时?要解决该题可用分析法:t回=s回/ v回,s回=s去= v去× t去, v回= v去 + v每小时多走的速度。这样,从问题着手,可以顺利推导出已知条件。当然,综合法也能解决该问题。综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2.方程法

  方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迅速找出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快速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解题中,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此方法。比如,建筑队要建一栋房屋,第一个月共建了总工程的1/3,第二个月建了1/4,第一个月比第二个月多建了100平方米,问:这个工程有多大?这道题用方程法很容易解答出来,先找出等量关系:第一个月建的量-第二个月建的量=100。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正确找出等量关系。

  3.图示方法

  所谓图示方法,就是指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有效揭示问题本质,清晰呈现数量关系。几何形体的切割、线段图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比如,笼子里有若干只兔子和鸡,一共26只脚、8个头,请问兔子和鸡各有几只?我们可以用圆圈代表头、线段表示脚,这样运用图示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直接化。

    72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