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要怎么教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重点,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需要老师重视这方面的教学。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准确解答应用题的首要条件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解应用题时,可引导学生找出题所含的直接、间接条件,建立起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数量关系。审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划线标出。

  (二)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传授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不明白怎样解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例题和教师的解答方法,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换新类型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难以表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图和漫画等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至关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强化对的解题方法,找出错的原因所在。列式计算只解决了“如何解答”的问题,“为何这样解答”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最终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学要尊重教材、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而且培养了“数学生活化”思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应用题选材,创设教学情景,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础

  应用题教学从一年级的加减法的认识就一经开始。打好这个基础,关系到提高今后的学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认识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学习过程不是平地建房子,而是在一个地基上建房子,你能否尽快建好房子,取决与你的建房方式能否适应最开始的地基。这句话强调了地基的基础作用。而应用题的地基就是一年级的抽象看图写算式,它是应用题的雏形。在这些简单的抽象图画中,对于成人看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是件难事。如何打好这个地基的基础,是应用题教学的最最关键一步。

  1.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他们对待问题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对于图画中的事物不可能进行连动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游戏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及游戏,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能解决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是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游戏时,教师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鸡”,当“老鹰”捉住一只“小鸡”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还剩下几只“小鸡”?接着提问,捉住的一只“小鸡”是从那里去掉的?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提问和刚才的游戏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整。学生通过游戏很自然的理解叙述过程,在指导学生观看教科书中的“摘果子”图画,就能直观的体会到从总数中取出一部分,求剩余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启到举一反三的效应。,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图画收集数学信息和处理问题,从图画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初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直观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直观操作在低年级的图画应用题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操作的每个环节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应用题的叙事过程,从而在形象思维中展现应用题的基本模式。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有几支铅笔”时,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人人都可以进行的操作活动,通过活动和观察图画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左手拿几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几支铅笔?你能象他一样拿一拿吗?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很快地仿照图画进行模仿操作,接着让学生把两只手的铅笔放在一只手里,看一看是几支?学生明白了整个图画意义和操作过程,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两幅图画完整地叙述出来:左手拿2支铅笔,右手拿3支铅笔,合在一起是5支铅笔。在整个的操作活动中,学生既了解加法的含义,又初步了解了加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提问下,有条理地叙述图中告诉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有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的初步概念。学生通过叙述情境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既能提高他们的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提高今后的文字应用题学习创造条件。

  二、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综合分析、应用阶段

  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对应用题的语言文字叙述能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在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正如认识派学习理论代表布鲁纳所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配合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则,从而整理统合组织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知识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还需要在教师有序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发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避免一味的模仿和猜测给学习带来负效应。

  1、 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解题步骤,而解题步骤必须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完成,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必经之路,学生能否正确解答应用题,首先要看他们对应用题内容明确程度,如果对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一知半解,则解答过程也只能是徒劳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应用题的读题作用,在没有完全理解应用题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时就冲忙解答,使应用题的解答出现较多的错误,这也是防碍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应强调应用题的读解作用,让学生反复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出来。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叙述,明确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理解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体步骤,应用题的解答也成功了一半。

  2、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防止猜测

  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算法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中高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的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不能认真分析,凭借自己的经验,片面地根据应用题中的个别词语来确定算法,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见平均就除的错解。怎样防止这种行为的发生?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这句话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作用,根据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1)已知甲数和乙(甲)数比甲(乙)数多(少)几,求乙数。(2)已知甲数和乙(甲)数是甲(乙)的几倍,求乙数。先确定甲乙谁多数少,在确定算法,求多用加(乘)法,求少的用减(除)法。通过归纳,既分析数量分析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又避免了猜测的不良行为发生。

  3、拓展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他们在解答应用题时选用的途径各不相同。教师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但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教师就值得肯定。例如在教学“已知甲数和乙数,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类分数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这类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通过改换成为“已知甲数和乙数,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很轻松地解答了分数应用题,用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等其他类型的应用题。学生通过对应用题的应用和解答,树立了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综合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应应用题进行合理的推论分析,解答条件及数量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建够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也就是应用题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72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