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在教学上有什么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计算来实现其工具性,同时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开始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特别重要,其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题的解题核心在于对其的分析,只有正确地进行应用题分析,才能进行正确地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可测量,可观察的行为进行教学,让应用题教学外显,使得学生能够观察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同时还应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中多设计开放性的应用题。

  数学科目特别是应用题对学生有较高的思维的要求,同时其也对思维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应用题,即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不设计从条件到问题的完整的应用题,将题中的一些条件抽出,让学生根据理解对条件进行补充,然后进行计算,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他们补充的条件也有不同,进而导致算出的结果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可以更换已知条件,让学生从一个题目中学到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将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显得十分有必要,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与科目的距离拉近,同时,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活化的举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如,教材中有一道练习题:“消防队砌一道长8米,宽0.25米,高2米的训练墙,如果每立方米需要用砖525块,2000块砖是否够用?”这道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算出训练墙的体积为4立方米,那么接下来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算出需要2100块砖,再与2000块相比较,就能得出答案---不够用。可以这样想,每立方米需要500多块砖,2000块肯定不够用。同时还可以这样想,用2000块砖砌4立方米,平均每立方米只有500块砖,不够525块,因此,2000块砖不够用。学生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与学生的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数学,同时也能让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编应用题。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出现形式为教学引导者和辅导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领悟,理解知识,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编应用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找出应用题的结构及特征,促使学生自动自觉地对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些都有效的检验了应用题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指导时,应注意自编的应用题要符合逻辑,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有违反道德的现象出现,同时,所编的应用题还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在进行应用题例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算式列出后,让学生自己计算结果并写出答案。也可以对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如在教材中有一道例题,求“做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教师只要分析到“要求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步,然后便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何计算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去完成分析和解答过程,这样不仅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避免了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好处。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开放化的题型设计

  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老师或有关出题人再设计应用题型时,可以设计一些条件不充分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题目的缺乏条件,并展开相关调查了解从而做出解答。另外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在应用题的数据设计上可以留下一定盈余。例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自行命题,同时给定一系列解题条件,其中包括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之后再提出需要解答的最终问题。在面对这些条件过剩的数学问题时,就要求小学生就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准确判断,排除不需要的条件,采用必要的条件。通过这种条件选择取舍,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在设计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宜地添加一些杂乱的信息,使学生在解答时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梳理、筛选,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相关问题。开放化的应用题设计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需要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现实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大 胆开放地使用文字以外的多种形式,通过表格、图形、动画情境等方式来示范讲解。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比如,教授分数后,老师可以立足现实生活设计如下一道应用题:老师带了500元钱到商场买衣服,商场里衣服款式很多且还在打折,老师看中了几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外套200元,裤子的价钱是外套的3/4 ,连衣裙比外套贵六分之一,请各位同学算一下老师带的钱能不能买下这些服装。学生在解答这种应用题时,更像是在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这样贴合了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指引他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数学问题时能够积极地去解决。

  (三)传授学生基本的解题策略

  基本的解题策略包含许多必要的因素:第一,指引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学生要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解答题目所需要的未知条件展开相关的收集、整理,然后再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第二,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 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有效方法加以分析,还要给学生解释要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运用自如;第三,引导学生独立摸索解题方法,特别是解题的步骤。培养学生形成连贯的、逻辑化的思维,解题是要想到解决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步骤来做,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期而持续的培养、训练。例如,教师在列方程应用题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干内容,一一找出其中存在的关系,再列出解答方程式。此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删选有效的信息,然后合理利用信息构建数学模型,再通过相关方法计算这个模型,从而得出题目答案,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答案。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为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向学生具体、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实现对问题认识的内化,培养其理解力和判断力。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常常需要通过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组织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向学生提供材料并引导其对数量关系加以分析,按照正确步骤寻找到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如在计算梯形面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通过梯形转化其他图形的方法来求其面积。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激发求知欲的重要途径。

    72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