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要怎么高效复习数学

庄宇 224分享

  复习不仅是对旧知识的梳理,它还有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反思创新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功能。小学六年级是对小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和归纳总结。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就不能拘泥于对旧知识点的梳理,而应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探索变通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方法

  1.培养概括能力,提取有用信息

  (1)准确把握概念。对于应用题的数据,我们需要认真区分概念,不同的属性之间不能对比,所以我们要找准方向。比如,“一条绳长2米,剪去1/3,还剩多少米?”这里对比的是具体长度“米”,而减去的1/3是比例,所以要得到所求,我们必须将剪去的1/3换算成具体长度“米”即2×1/3= 2/3(米),然后再对比剩下多少。

  (2)找准比较标准。针对干扰信息比较多的情况,我们需要确定对比标准,然后提取有效信息。比如应用题:“某酒店原来房价100元/天,先涨价10%,又降价10%,问现在房价是多少?”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清楚两个10%对应的标准量不同,所以它们所代表的钱数也就不同,所以现在的价格绝对不是原价。

  2.培养应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问题都是灵活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课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才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设定的习题应该具有高度概括性,能以点带面,以期让同学们有意识地挖掘问题的和外延,培养分析问题变化规律的技能,实现复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为了让孩子们系统地掌握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我们可以设置母题开启引导:“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8米,宽是6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同学很容易就回答,8×6=48(平方米)。我们将题稍微变一下:“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8行白菜,每行6棵,一共多少棵白菜?”有的同学就蒙了,开始画图数起来。其实这也是个面积问题,面积就是对应平面上的容积。复习过程中,通过简单问题引入,然后变形对比,让同学们回忆概念,对比认知,有效完善知识迁移,生成实践运用能力。

  3.鼓励发散思维,探索多种解法

  许多问题往往有许多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掌握多角度的认知和探索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设置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收获方法。

  比如,针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复习,笔者这样来设置引导:“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120本,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3∶5,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几本?”解法一: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那么故事书就是科技书的5/3,列式120×(1+5/3)=320(本);解法二:把故事书看作单位“1”,那么科技书就是故事书的3/5,列式120÷3/5+120=320(本)。复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喜欢的方法,既体现方法的多元性,又优化了方法。

  4.归纳解决方法,初尝建模思想

  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数学情境来进行设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只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引导同学们进行总结,将同一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概括出来,建立数学解题模式,就能有效指导实践。例如在复习相遇问题时,笔者让大家对比以下3个题目,然后根据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题目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问经过几小时,甲乙两车相遇?题目②:从甲城到乙城,汽车需6小时,货车需8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题目③: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乙队单独做需8天,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经过分析与解答,同学们发现上述题目虽然穿了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不同的“外衣”,但是究其本质,它们的数量关系原理是相同的,解答方法基本一样。这样大家经过归类总结,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最终触类旁通,大大提升了解题能力。

  怎样复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

  一、抓基础,掌握运算法则

  又如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则是:“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数位对齐,指的是同单位的数位对齐,只有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满十进一,指的是同单位的数位对齐,只有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满十进一,指的是较低单位的数满十,要转化为一个较高单位,而退一作十,指的是把一个较高单位转化为一个较低单位。象0.775+0.31,0.775里的7和0.31里的3都是十分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十分位上的单位是7个和3个,合并起来是10,把10转化为一个较高单位的数,表示个位上是1。这样,学生在计算时,才不出现由于数位对错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

  二、抓难点,促使计算准确

  准确又是计算的核心,要提高计算能力,就要设法抓住计算中的难点,各个击破。在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切实掌握分析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难点部分。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算理、算法似懂非懂,哪些在平常教学中只强调了法则的运用,忽视了法则的逻辑推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机械地应用了法则,对于一些稍加了变化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在计算时,哪些容易错,哪些又是粗心大意出的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这是一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计算题,涉及到整数化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再进行计算的带分数减法题,涉及到整数化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再进行计算的带分数减法题,这样的题错误率大。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错在哪里,及时按错的原因来对症下药,使学生能正确地叙述出计算过程和运算原理。同时还要加强类似题的练习,使之得到巩固。

  三、抓口算和简例算,提高运算速度

  口算和简例运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有关运算定律、法规,使一些题的运算速度提高。只有重视和抓好口算简便运算,才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技能、技巧和运算速度。所以把小学阶段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的五大规律、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积、商的变化规律,“0”和“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特殊性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能理解其道理,掌握法则。在此基础上,还有意选一些含有口算和简便运算的四则混合题,加以训练。培养学生在多步计算中的哪一步或哪几步能够通过口算或简算求得结果做到一目了然。如(2.5×2.25×42)÷(0.5÷50%)中被除数是三个数的积。我们便可把32分成7和6相乘的形式,然后用口算得以三个数的积。如果用一般方法计算,一是容易错,二是速度慢。

    74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