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进行更好地教学

庄宇 224分享

  数学方程一直是很多同学学习的弱项,复杂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感到苦恼,这就需要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更好地教学。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从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出发,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教科书“方程”单元安排了两个例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方程的经验,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是和以前教材不同的编排。这两道例题即教学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和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这样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触动他们好奇心,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还必须解这道方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解方程。提供了学习的内容,也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有效发展的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实际意义,感受到解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必经过程,枯燥的知识技能教学变得有意义、有情趣、有价值。

  二、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程解法考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

  教材没有把解方程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化复杂为简单、变未知为已知是人们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释并理解运算的依据,找出方法,从而初步掌握解法。突出转化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复杂方程转化成简单方程,使新知识植根于已有的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题意检验方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练习过程中要先让学生说说解每道方程的第一步要怎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除了关注学生是否求得了正确的解,还要关注学生解方程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检验。这样及时的练习使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也更好达成了解方程这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从学生的实际思维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正确看待解方程的不同思路和不同解法

  能解方程和会解方程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所看好的策略和方法,从有利于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对待学生不同的思考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解方程。

  既然让学生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方程,那么,解方程的学习也应该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联系起来。学生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也反映出学生在解方程时也会有各自独到的思考过程,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思考。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解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帮助学生完成必需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从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角度,科学地、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通过创新教学,使教学真正扎实、有效和有可持续发展性。

  四、从学生的数学体验和数学思想的渗透的高度思考,让学生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在教学解方程时,根据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方程的解法。这样即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列方程需要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对概念的教学

  首先是概念的教学。无论学习哪种知识,第一步都是要了解它是什么。简单来说,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像打开这一单元的开篇,可爱的小狗便提出了问题:“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五年级的学生都学过字母表示数,课本上也明确地给出了方程的定义:x+50=150,2x=200,这样的等式就叫方程。但如果只是这样简短的定义,孩子们的思维难免会有局限性。教师便要带领他们去思考:只有x+50=150,2x=200才是方程吗?当然不是,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列几个方程,例2+x=8,这样他们就可以对方程有一个较为模糊的理解,或者说是对方程有个初步的印象。

  然后可以从等式和方程的异同入手,等式是学生比较拿手的,从会的到不会的,给一个缓冲期更易被接受,让他们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最后来一个观察比较的习题,给出几个式子,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方程。例2+3=5和5x=10哪个是方程?也可以从等号拓展到不等号,5x=10是方程,那么5x>10是不是方程呢?这个就要用到定义了,定义中说到方程必须是等式,这样很容易可以分辨出来。

  学生接受知识需要一些时间来缓冲,因此,我们不妨多布置一些练习,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方程定义。

  二、对方程的性质的教学

  在找性质特点这方面,我始终支持让学生自己归纳,希望学生善于发现、总结,能够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同时敢想敢说。现在的社会需要一些“胆大妄为”的人才,这种个性需要从小培养,压抑着成长总是不健康的。

  在课堂上,板书一些方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特点,加以引导。在感情丰富、思维发散的小学生面前,不需要说太多,尤其不要吝啬一些赞美的话,他们确实很棒,不是么?在零散的发言结束后,简单小结一下。

  三、对解方程的过程教学

  知道什么是方程及方程的性质之后,就是解方程了。解方程重点在例题讲解和习题上。前面两点理论较多,解方程就是实实在在的做题了,熟能生巧,做题积极性很重要。另外,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习惯,把得出的答案带回原来的式子中检验,这样不容易出错,增加正确率。下面简单说一下我做的例题讲解:

  例1:x+30=50.

  解:x=50-30,

  x=20.

  评析:x+30=50求x,可以两边同时减去30,根据方程的性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的结果仍是等式。结果为x=20.

  例2:2x+3x=50.

  解:5x=50,

  x=10.

  评析:2x+3x=5x,5x=50,求x,两边同时除以5,就可以得出x=10.   例题的讲解要注意从简单到难,一开始就出难题会打击学生积极性,讲完例题后,就可以让他们练练手了,点名让学生上黑板解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解出题的孩子加以表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下面的同学自然心生羡慕,然后努力也要上前解题,班上总要有一些“火药味”才会进步,帮助学生找几个又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

  四、方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了方程,但学习方程又有什么用呢?方程可以帮助解应用题,可以说应用题是和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数学题型,如果说数学是学习理化生的工具,方程就是解数学题的工具,它使数学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例:每个小朋友都有四个草莓,妈妈拿来的草莓总数是20个,问家里有几个小朋友?设家里有x个小朋友,列出方程4x=20,得x=5.所以家里有5个小朋友。只会解方程是不够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列方程还是要多做题,做的题目多了,自然就懂得了其中的规律。

  例:果园里桃树有32棵,已知桃树比苹果树的2倍少8棵,问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列出方程并求解。

  解:设果园里有x棵苹果树。

  根据题意可知:2x-8=32,

  2x=40,

  x=20.

  答:果园里有20棵苹果树。   在解和方程有关的应用题时一定要有“解”字,要严格地遵循求什么设什么的规律,设苹果树的棵树为x,然后列出方程2x-8=32,求出x=20,最后要有答。只要是改过卷子的数学教师都知道,解与答在应用题中是必要格式,丢掉是会扣分的,只有在平常的课业中严格要求学生要养成严谨仔细的作风,在考场中才不会丢掉不应该丢的分数。

  五、布置课堂作业

  把前面的内容做个小结就可以开始主攻做题了。

  首先进行的是小组交流,可以采用竞赛模式,上面就说到学生是有很强的好胜心的,小组交流竞赛,既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巩固知识,对胜利的一方予以表扬。在交流式答题之后,就是学生独立作业了。学生在做题,教师走动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辅导,直到学会为止,观察同学们的不同解答方式,完成后一起对答案,将个别不同的解法单独挑出来,在班上讨论,鼓励用多种方法求解。

  六、内容的归纳总结

  在课程的最后要求学生整理一下本节课学习到了什么,主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并将这些知识理顺来加强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如何去学。在课堂中,我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寻找学习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习中少不了竞争和交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然后共同进步。

    72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