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运用情境教学法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如果老师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时期,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都较薄弱,作为一门抽象性与单调性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充分结合,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汲取知识,从中增长阅历与经验。使学生较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学习圆形与椭圆形知识时,可从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发掘出相关实例,教学时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与椭圆形物体举例,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与现实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使学生懂得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懂得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并且争强好胜,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与评价。好奇心作为儿童的天性,其是思维的源泉和创新的动力,在小学生的好奇心影响下,就有了创新愿望,从而会努力研究事物,此种欲望就会使小学生的心灵产生思维火花,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对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唯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另外,兴趣主要为人类对客观事物产生的积极认知倾向,其不断推动人类努力探索新知识,同时兴趣还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兴趣,还应该建立创新情境,充分发展小学生创造思维,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

  二、以疑作为线索,以思作为核心,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缺少问题就难以激发出求知欲,而且小学生也难以进行深入思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过小学生的质疑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同时也要培养大胆思索和敢于批判等创新精神。小学生天真好奇,遇到什么事情都会问为什么,而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保护小学生敢问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小学生思维的全方面发展,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唯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创新兴趣

  小学数学不可局限课堂与教材教学,其应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数学。可是现阶段国内小学数学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以及习题方面。大部分小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认真学习数学。此种状况下,小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但会影响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魅力,同时此种学习状态还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从而使数学和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这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真实亲切感,进而拓展小学生的学习知识经验。例如,在小学时间空间理念与运算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小学生联系平时所利用的时间与路程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导小学生不可以墨守成规,应该进行探索。同时在课堂设计例题的过程中,应该为小学生设计一题多解或是一空多填的题目,从而使小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加强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此种练习方式不但可以使小学生加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四、组织课外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外,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独立发散思考与融合贯通状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与延伸,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大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和数学专题讲座以及数学兴趣小组等。同时小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经过小组交流与讨论,针对社会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72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