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要怎么提高

庄宇 224分享

  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石,学习数学所需要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都应该从小学阶段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一、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这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现在是网络化时代,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教学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影像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而且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突出所学重点,缩短学生的认知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小学五年级要学习的《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绘图容易的特点将其运用进教学中,这样不仅省去教师画图的时间,而且多媒体呈现出的图案更丰富更精确。使用多媒体还可以缩短教师进行板书的时间,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代表能完全取代板书,板书仍是常规教学的必备手段,教师可以将定义和图文信息呈现在多媒体上,重要的习题讲解和计算过程还是在黑板上板书进行。教师在使用时,应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多媒体制作方面的知识,同时总结经验,利用其优点消除或避免其缺点,让它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强化计算练习,培养良好习惯

  数字和运算符号构成了数学运算的基本形式,但这两者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抽象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很多小学生十分头疼计算问题,觉得数字之间充满着混乱和无序,但其实数学运算是有一定的道理可循的。数学的计算过程是讲究思维方式的,即要如何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正确的计算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例如小学二年级要学习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比如38+23=61,这一知识点和学生之前学习的普通个位数加法存在进位方法上的区别,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就应该牢记个位数进位得来的一个十这一要领。同时在日常练习中,教师要监督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是做哪种运算,运算应遵循哪些顺序等,同时计算时要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并在算完后认真审查。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书写进行严格要求,坚决杜绝学生计算格式不规范的问题,端正学生对草稿计算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规范的计算过程是学生逻辑思路是否清晰的体现,也是之后进行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探究问题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不一样且具有创造性结论的思维模式。这是对学生而言最重要也是最为缺乏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是发散思维法。不少专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接下来是逆向思维法。它培养学生从相反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分析这一结果成立的条件。大家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用了让水离人的方法,这就是逆向思维的体现。其实有些特殊问题倒过来思考从结论往回推反而能使问题简单化,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最后是纵横联系法。这一方法是将问题与其他事物、知识相联系从而得到启发,并发现其中的逻辑规律。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优化思维品质,从而使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兴趣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积极的,具备很高热情的内驱力。兴趣更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因而数学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兴趣也就越高。因而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链接点、深入挖掘知识在生活中的背景,选择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生活情境作为一节课知识探究的素材,调动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来,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就选择了学生最喜爱的跳绳和踢毽子的活动情境为素材;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选择了学生最喜爱的投篮为学习素材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把学生喜爱的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熟悉、有趣、有意义。

  二、巧设生活背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体现生活实际运用的内容,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习中有数学生活意识,生活中有生活数学意识。我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积极做到这一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预设学生处于一定的生活背景来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比如:在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充当设计师来设计学校未来校园的规划图;在掌握行程类应用题基本计算方法以后,我就会让学生自己来计算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在学生学会了求最大公因数以后,我会让学生充当工程设计师来预算给一个教室铺地砖所需的块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我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能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来思考问题。比如,我在学生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以后,在不经意的活动中,我能用灵活地策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平移、轴对称等数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美,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回归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能够经历生活实践的体验,要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因而数学教师就要适当地对学生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性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课内外结合进行完成。比如:我在教学《数据的初步整理》一课时,我没有在课前预习设计好现成的表格直接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教学。我是这样做的:(1)课前布置,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大组,让学生带好笔到街面上分别调查四个不同片区每20户人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做好记录。(2)把记录的数据拿到课堂上来,根据记录数据的最大和最小范围让学生讨论如何分段。(教师提示:分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分为4、5段即可。)(3)让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不合适的要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设置表头及其他栏目,设计好表格。(4)让学生运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数据、填入表中。(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使用垃圾袋过多的家庭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这样,把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进行生活调查研究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活动体验,培养了学生深入社会研究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分析数据、进行数学思考的过程,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采用生活化手段,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不仅在于数学问题本身的生活化,最关键的还要重视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以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的轻松、趣味化。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教学方法和学生作业的设计都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之生活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教师要能够自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有趣的顺口溜,把生活中有趣的语言带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教者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数学学习产生趣味感。比如说,让学生学习数的比较大小,认识<和>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化、形象化的语言尖角朝左小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来让学生快速记住;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可以用戴上帽子的语言来提醒学生退位借一不能忘记;等等。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探究新知,如让学生采取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等学习方法,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多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感悟数学。

    7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