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家长应该怎么做

书奇 1172分享

  同情心的萌芽和觉察是孩子走出了“自我”的局限,情商发展的一个结果。同情心是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种良好的品德。那么该怎么从小培养孩子有同情心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1.让孩子进行“角色置换”。“角色置换”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悲欢苦愁。就是让孩子设想自己就是那不幸者,体验不幸者所具有的感受。例如,当孩子把一个小朋友推倒在地,额部起了个青疙瘩,痛得大哭不止时,你就可以问孩子;“要是别人把你推倒,额上起个大疙瘩,你痛不痛?”这时,孩子只要一想象,自身就与不幸者“调换”了位置,心理上甚至生理上就会感到一阵疼痛。当一个人能深切地知道别人的身心感受时,他就容易产生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并谋略帮助其解脱不幸的愿望和行动。

  2.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和小动物的品德。有调查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爱惜物品和小动物的儿童,绝大多数都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而随意拆砸玩具、物品,摔打小动物的儿童,均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缺乏同情心。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物品和小动物的良好品德,严格纠正孩子有意损坏物品,残酷对待小动物的行为。

  3.培养孩子分享的行为。在对待食物和玩具方面,避免孩子养成独食独占的习惯,尽量使孩子懂得应与家长、朋友共同分享的道理。这就首先需要家长改变认为“孩子小应当吃大的,吃好的”观念,让孩子处于与人同等的位置,只享用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不要给优惠照顾。对孩子贪占、自私的行为应严加制止,使其改正。

  4.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小朋友摔倒了,赶快去把他扶起来;同学的铅笔丢了,主动借笔给他;邻居奶奶提着满满一篮菜,上去搭一只手;老师生了病,热情地为他送水,取药。孩子一有这样好表现,家长应注意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与鼓励。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以强化,而且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关心与助人的乐趣,进而增强其同情心。

  5.引导孩子厌恶残忍,爱护弱小。有些孩子,年纪虽小,但很残暴,常揉烂鲜花,折断树苗,虐待雏禽,残害小动物。残忍行为和对残忍行为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都是严重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培养同情心,一方面,要使孩子对残忍的事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感,平常要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残酷的场面,如电视、图画书中厮杀、虐待、殴打等;另一方面,要使孩子有保护弱小的心理和习惯,那怕是一棵小草,一个小蚂蚁,一只伤残的小鸟,都应当珍惜爱护。孩子能厌恶残忍,爱护弱小,他的同情心也就更加深刻化了。

  孩子缺乏同情心的原因

  1、宝宝好奇心导致。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也不会进行情感的迁移。有时他们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和言语仅仅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家庭环境对宝宝的影响。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在行为上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当然孩子就会学着漠然,对同伴、小动物缺乏关爱与同情。

  3、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听大人的。这种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另外,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也会很少对同伴的“不幸”表现出关心。

  4、父母对宝宝的溺爱。

  有些家庭则对孩子比较溺爱,样样都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私、娇蛮的个性,不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5、父母对宝宝的同情心发展不注重。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时,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对人交往变得冷淡、漠然。

  6、宝宝的心理需求被忽视。

  有些父母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和满足,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压抑,或通过一些行为,比如伤害小动物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同情心也无从谈起。

  婴儿也有同情心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物色了两组8个月的婴儿,其中一组婴儿的母亲被告知:只要婴儿发出咕咕声或牙牙自语就立刻做出回应,用满面笑容和爱抚轻拍给予鼓励。另一组母亲也需要对她们的孩子微笑,却是随心所欲的,与婴儿发出的声响毫无关系。

  研究表明:婴儿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是一向被赞许的同情心。

  关心别人的心理,可能同婴儿的大脑有密切的关系。

  将一个婴儿放到另一个哭闹的婴儿身旁,很可能两个人都号啕大哭起来。这是否意味着婴儿关心同伴,抑或仅仅是为喧嚷声所打搅?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为婴儿播放其他婴儿啼哭的录音,像预料的那样,诱发了婴儿好一阵痛哭流涕。但是,一旦播放婴儿自己哭泣的录音,这些婴儿却很少哭泣。

  这种同情心在某种程度上源自另一种婴儿的早期技能——分辨他人脸部表情的能力。

  了解孩子的情绪心理,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从未能够和孩子更加的亲近,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积极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热门标签

    45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