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孩子胆小的方法有哪些

书奇 1172分享

  有些宝宝三四岁时可能会非常怕狗、虫子、小丑或黑暗等具体的东西,孩子出现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好奇心强过恐惧的孩子则不会如此,那么家长可以事先怎么壮大孩子的胆气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预防孩子胆小的方法

  首先,为了预防C型怯懦胆小症状,必须要求大人减少对儿童的过多的干预,对儿童的养育方法也应尽量避免过份细致周到,要尽可能地让儿童自己判断,自己动手,出了差错也不要抱怨责备。当然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就需要弄清究竟父母的哪些言行是对孩子的干预和支配。一般来说,在大家庭中孩子都生活在大人的包围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以大人的价值标准为基础来进行评价,孩子成了大人的缩影;他们在大人们一片“可爱”的赞扬声中很容易出现独立性发展缓慢的问题;对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行又很容易被评价为“天真无邪”,这样下去就会促使他们的自私行为恶性发展。因此大人对孩子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庭成员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动不动就批评斥责,滥用权威。对此我们应该对他们提出告诫,权威并非只能依靠命令、申斥来建立。事实上对儿童采取动之以情,晓之有礼的态度更能树立家长的权威,这即是说,要经常考虑孩子的心情,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对家长心服口服。

  为了给儿童提供与同伴玩耍的机会,必须让适龄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让他们参加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从而使他们独立行动行为的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在幼儿园、小学,由于来自大人的干涉和命令太多,儿童的独立行为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束缚。

  对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儿童,要预防他们产生自卑感是比较困难的事。但是,我们要让这些儿童懂得,贫困本身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幸福也不仅仅限于物质生活方面。同时,我们还应该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由于贫困带来的不幸。而老师则应该从这些儿童的人格方面去发掘、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另外,老师还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就如何消除贫困,以及为了消除贫困我们每一个人该做些什么等问题与孩子交换思想,为他们的将来指明方向。

  对身体比较弱的儿童,我们应该尽量不要在他们面前提及生疮害病、家庭困难的话题,以免对他们的精神造成消极的影响,加重他们的自卑感,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他们多给予鼓励,防止他们在精神上也陷入虚弱无力的境地。

  如果儿童生活在容易产生溺爱和过度保护的环境中,比如与老人同住一起,我们就应该告戒家长:在生活空间上考虑适当地把孩子与老年人加以分离。同时,还应该在对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上制定适当的家规,以便统一家庭成员对如何养育孩子的认识。此外,在节假日,应尽可能带孩子参加户外玩耍活动,以便大人能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最后,应尽量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能开诚布公,坦率交流,不要心藏隐秘,躲躲闪闪。

  当宝宝觉得害怕时,家长该怎么做

  认可宝宝的恐惧感。在大人看来可能宝宝害怕的东西很可笑、很没必要也没道理,然而对宝宝来讲却是非常严重、真实的问题。所以家长在面对宝宝告诉自己邻居的狮子狗或者床底下有妖怪那种恐怖的东西时,千万不要笑宝宝,应该表现得让宝宝觉得安慰和放心,让他知道感到害怕没什么,但是一定要去战胜害怕。威廉•科尔曼,美国北卡罗纳大学行为儿科医生表示,宝宝有害怕的事物要让他自己说出来,然后家长再客观处理宝宝的恐惧感,如果家长忽视宝宝的恐惧感,那么宝宝可能无法消除心中的那些恐惧。

  此外,也不要试图说些“好啦,小狗不会咬你的,没什么好怕的。”之类的话让宝宝认识到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样只会火上浇油,让宝宝心里更加烦躁,认为大人不明白自己的恐惧。相反,家长可以告诉宝宝“我知道你害怕小狗,我们一起从他旁边走过去,好吗?”或者“你如果不敢从小狗旁边走,那等小狗走过来,妈妈再抱你起来”。

  倘若家长认为宝宝的害怕时由于新环境带来的焦虑或者生气导致,那就要让宝宝表达出来,比如玩角色扮演游戏,或者猜测下宝宝的想法,但不评论对错。比如,当家里增加了一名小成员,宝宝很不习惯,那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你可能会希望小宝宝离开我们家,不够,你不是想有人陪你玩吗?过不了多久,小宝宝就能和你玩了”

  用宝宝喜欢的东西转移恐惧。当宝宝觉得焦虑时,妈妈不妨拿出宝宝那些玩久了的旧玩具或者从小一直盖的小毯子给宝宝,这样可让宝宝得到安慰,拥有持续的安全感,尤其是当宝宝刚被送到幼儿园的那段过渡时期,都可以利用宝宝喜欢的东西来缓解宝宝的焦虑。

  宝宝喜欢的那些东西让宝宝更有勇气去面对他们觉得可怕的事情,比如去幼儿园、去看医生、见到陌生人等,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家长应该允许宝宝粘着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毯子。不要觉得宝宝黏那些东西是什么“怪癖”或者“小孩子气”的表现,甚至坚持让宝宝把东西留在家里。等到宝宝4岁以后,他就不会再带着他那些脏兮兮的玩具到处走了,宝宝那时也有自己克服恐惧的方法了。

  孩子懦弱产生的原因

  这种怯懦胆小的儿童有的是由于缺乏自信,有的则是由于过于崇拜大人,对大人的评价过高所造成的,有的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人认为在那些抱有自卑感的儿童当中,有的是因为植物神经失调,有的则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所致。后者主要是因在家里受大人的嘲笑过多,得不到大人的信任,因而失去了自信心;还有的则是因为家里管教过严,大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能力发展是一个过程,因而往往武断地认为“凡是父母说的孩子就必须听”,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对大人的命令或旨意稍有违背或不从,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长此以往,这种儿童便会成为缺乏独立性的怯懦胆小儿。当然,面对这种严厉的管教方式,有的儿童也会想办法对付,甚至干脆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当然这种儿童多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发展的人格。

  有的父母在表面上看对孩子并不严厉,但是他们在生活习惯上或其它方面却十分严格苛求,他们对孩子的淘气顽皮往往不予理解,认为只有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方式的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和习惯,也就不知不觉地成为“怯懦胆小儿”了。这种儿童通常被称为“循规蹈矩”的儿童。这种儿童乍一看来似乎是遵守纪律表现很好,但这不过是他们的表面现象而已。

  身体虚弱的儿童,也常常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身体不好,他们很少积极地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即使偶尔想到户外活动,又由于大人们担惊受怕,一再劝诫:“出去会感冒的,不要去”,“衣服要多穿点”……。如果孩子固执已见,结果出去后真的感冒发烧了。孩子就会由此而自惭形秽,失去自信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当这种儿童走出家门,来到学校时,自然就会表现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那些在家里受到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儿童也容易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这是因为这种儿童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到了外面在没有可以依赖的大人时就成了怯懦胆小的儿童,而且长此发展下去即使有家里的人在身边也会变得怯懦胆小,不能出众。此外,在家里受到溺爱的儿童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不愿意到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集体中去活动,,只能一味躲进家里我行我素。这种儿童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伴一起玩,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宠爱,父母也十分娇惯他们。这种情况在老来得子或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有的儿童心里隐藏有不能告诉大人的秘密,因而时常报有一种负罪感,他们要么老是回避大人,要么成天提心吊胆、少言寡语。这样也会变得战战兢兢,不敢见人,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抱有自卑感的儿童,也常常表现为畏畏缩缩,怯懦胆小。这种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贫穷,成天唉声叹气、失望悲观,羡慕别人家的富裕,这种态度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卑感,使他们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综观上述各种原因,概而言之都可以归结为过低评价自己,独立性发展迟缓。因而在初次与人见面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便会怯懦胆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

    热门标签

    46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