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提高孩子的情商

书奇 1172分享

  情商才是人生成就的真正主宰,不少家长太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商的教育。那么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孩子的情绪智力应如何提高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

  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

  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

  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

  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

  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

  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

  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

  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总之,提高情绪智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智力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

  孩子情商低的表现

  1.有的孩子性情孤辟、不合群、不愿与人相处,为了达到脱离集体、回家独处的目的,不惜用尿裤子的办法;

  2.娇生惯养,霸道,事事不让人;

  3.粗野成性,随便打人,骂人,说脏话,不懂得什么叫团结友爱;

  4.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活动中乱跑乱闹,自控能力极差;

  5.情感淡漠,责任心差

  6.见老师布置教室从凳子上掉下来。哈哈大笑,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帮助别人;

  7.绘画时反复涂画,又反复用橡皮擦,缺乏自信;

  8.看到别的小朋友犯错误时,不是劝告、帮助,而是去告状;看到老师批评惩罚犯错的小朋友时则表现出幸灾乐祸和解恨的情绪。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阻碍孩子情商发展的观点

  “让他去吧,长大自然就懂了”

  危害:耐心、信心,这些品质不是年龄到了就有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管束,有的家长却过分放松。曾老师说,“让他去吧,长大了自然就懂了。”“男娃儿要放养”等语言,也容易对孩子情商造成不利影响。

  “让孩子有足够个性无可厚非,但孩子18岁之前性格塑造性相当强,很多优秀的意志品质,并不是年龄到了就一定懂的。”曾老师说,从小的说,有的孩子直到成年都不会正确地握笔、握筷子;从大的说,很多孩子易放弃、易怒、易抱怨等不良情绪与习惯,就是因为从小家长没有引导好。

  比如,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明白孝心的重要,于是整天念叨“百善孝为先”,结果对孩子的影响微乎甚微。与其念叨,不如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么孝顺爷爷奶奶。

  另外,对于低龄孩子,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如,让孩子挂着个气球在家一天不让气球爆炸,这会让他明白,当初妈妈怀宝宝的时候是多么心疼宝宝,由此明白孝顺的道理。

  “只有这一个娃,要啥就买呗”

  危害: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没有原则

  曾老师说,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基本是要什么有什么,然而没有一定原则,会影响孩子的责任心和抗挫折能力。有的家长还当着孩子的面表达“只有这么一个娃儿,要什么就买呗,又不是给不起钱”之类的意思,都是不好的。

  “家长也许没有想到,每次将就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在心中进行试探———父母究竟有多爱我?这种试探有时候是潜意识上的。”曾老师说,当家长一次又一次地满足孩子之后,再想让孩子回到朴素的作风,已相当困难。此时孩子或许已经在学校跟人攀比上了。

  在吃穿用度的问题上,首先家长得树立起威信,即说一不二。其次是确保自己承诺过的事必须做到,比如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就得花钱买,但不能因为逛的时候看到更好的就提高标准。

  原则有助于一个家庭建立规则,也助于孩子理解规则、信守承诺。

  “这娃儿一下午没说话,好内向哟”

  危害:干扰孩子自我认知,孩子可能由外向变内向

  曾一君老师说,学龄前儿童对大人的语言还不具备足够的判断力,因此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言行。据她观察,有两句话是家长们常说的,也最容易对孩子的自我认知造成坏影响。

  一句是“这点东西都不给,你好小气哟!”。“这句话,很多大人逗小朋友时都在用。”曾老师说,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一个鲜明个体,他的物品是他的私属物,给不给是他的自由。“即便孩子不愿意分享,大人也不应用小气来评价孩子。假设孩子信以为真,就顺理成章地给自己贴上小气的标签,今后想培养大气都难了,自尊心也容易受影响。”

  还有一句是“看他一下午没说话,真是内向的孩子。”曾老师说,没有孩子一打出生就内向,性格是后天发展而来。孩子某一个时间段不说话,或许只是单纯不想说,或者周围没有同龄人所致。“大人给孩子贴上内向标签,孩子可能认为自己真的很内向,本来外向的孩子也变得不爱说话。”

  家长想与孩子分享物品,就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应礼貌地寻求意见。孩子如果不给,不应强求,也没必要非要引导孩子交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另外,大人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不分享?为什么半天不说一句话?找到原因,再帮助孩子解决。

  “这次又没考好,上课在听什么”

  危害:只看分数不问是非,孩子信心和自尊易受打击

  曾老师说,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家长越来越重视分数,孩子带回低分考卷回家,就要被痛批一顿。

  “部分家长看到孩子的低分考卷,不仅不问是非地对孩子进行责备,还会用‘瞧瞧别人家的孩子……’等话语,将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曾老师说,这种言行不仅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打击,孩子还可能会想:我是你的孩子,为什么你老拿我跟别人比,是不是不爱我了?孩子的叛逆心由此而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孩子的考试一次不如一次,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没取得理想成绩时,心情可能比家长还差,没必要对其过分责备。家长应耐心跟孩子一道分析,这道题是怎么错的,是上课开小差了,还是粗心了?

    热门标签

    47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