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有什么好方法

书奇 1172分享

  每个人都会有嫉妒之心。但家长如果对孩子的嫉妒心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很容易形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要孩子克服强烈的嫉妒心,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如何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注意孩子的暗示,并表示同情

  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当孩子妒嫉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妒嫉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

  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觉得妒嫉,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

  显然,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宝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嫉爸爸,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比如,当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样参加跆拳道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这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这个故事让虎虎明白原来妈妈也妒嫉。随后妈妈告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须学会接受。

  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

  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当你发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嫉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假如你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同桌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派队,而自己却没有被邀请。这时候我们决不能指责那个过生日的孩子“不够意思”,而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别难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请来吗?这样,孩子就会理解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受欢迎而未受邀请,也不会因此而记恨那个过生日的同学。

  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假如此时家长能够诱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觉得球队一个队友比自己上场的时间长,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加强练习的话,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时,孩子会发现,虽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练的选择,却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通过联系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或者,当孩子对别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重视感到嫉妒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消除孩子的误会。5岁的美美因为妈妈错过了自己在学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满,“别人的妈妈都来了!”于是,妈妈就让美美在家里面给自己开了一个专场晚会。这样一来,美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关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别的同学了。

  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婷婷越来越可爱了”,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有一次,美美的妈妈跟一位阿姨说,邻家女孩的卷发很可爱,可惜自己女儿的头发却是直的。没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厅要把头发烫成卷发!美美妈妈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同时非常注意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而且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而骄傲的资本。假如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天赋,家长就应该多多鼓励。每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道算术题,也应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注意到了,并且为他而骄傲。专家指出,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别人艳羡的本领。

  孩子安全感不足容易导致嫉妒心强

  琳琳小朋友的嫉妒心:

  琳琳在幼儿园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那小女孩叫珠珠。他们就像好姐妹一样到哪儿都要黏在一起,妈妈经常邀请珠珠到家里和琳琳一起玩。但是妈妈发现最近琳琳和珠珠很少来往,而且妈妈只要称赞珠珠礼貌懂事时,琳琳总是故意在妈妈面前攻击珠珠,数落她在学校的坏表现。为什么琳琳突然这样子呢?

  后来妈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自从有一次幼儿园举办了一个跳舞比赛,珠珠获得一等奖但是琳琳却没有奖项开始,琳琳就很少和珠珠呆在一起了。

  小编分析

  大人们难免会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小朋友比较,但如果家长常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这样就不能给予自己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易嫉妒。琳琳的这种行为正是出于小嫉妒心理,好朋友珠珠得到妈妈和老师们的大力赞赏,自己却被比下去了,这让琳琳感到很受挫。

  其实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另外,孩子心理调节能力差,再加上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他比,他便会觉得你的爱从他的身上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了,他会更加抬不起头来,甚至将委屈乃至恨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

  什么是儿童嫉妒心理

  嫉妒本指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由于它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一般深沉在性格的深层结构中,极大地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这里将它划归不良的性格因素予以讨论。

  嫉妒的特点有三:第一,嫉妒虽系自我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其必涉及第三者对某人的态度;第二,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最可能发生嫉妒;第三,是否出现嫉妒心理还与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修养有关。嫉妒常表现为贬低他人或他人成就,以此来弥补自己认为损失了的那些东西。

  正如黑格尔一语道破其本质:“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心理卫生学认为,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嫉妒者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心情沮丧、精神萎靡,容不得别人一点,人际关系不和,结果必然是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妨碍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巴尔扎克在谈到嫉妒的危害时指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少年儿童时期易产生嫉妒心,因为该时期自尊心特别强,追求个人在同伴中的威信和荣誉的欲望强烈,并且自我意识和与同伴的攀比意识非常敏感。宝贝生活在幼儿园、中小学这些群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老师、社会、家长、同学之间的自我感受有着明显的竞争性,因此,总有一部分人对同学的进步不是抱积极的态度,而是“眼红”,仿佛自己被贬低、蒙受了损失、遭到了打击,以致疏远对方,冷嘲热讽,诽谤中伤……很不利于宝贝将来的成长。

    热门标签

    48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