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宝宝从众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书奇 1172分享

  孩子的在年龄小的时候没能形成完整清晰的是非观念,而且模仿能力较强,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的行为,获取到有害于他们心理健康的信息或者模仿错误的行为,对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改变孩子从众心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改变孩子从众心理的妙招

  1、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

  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

  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1、观察行为图片,明辨是非

  现在书店里有很多行为判断的幼儿书卖,可以买来让小孩观察分析判断。从中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如随地吐痰一图,可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通过图上行为判断,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2、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父母和小孩一块玩耍时,任意的创设情境,从情境中明辨是非。如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创设让座或不让座的行为,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明辨是非。在给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必须注重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时时处处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观念,让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中掌握正确的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当然家长也不要把自己错误的观念强行施加给孩子,使得孩子丧失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3.大人要有明确的态度

  小孩子面前也有许多是非问题,大人应该细心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剧中人说了一句脏话,家长应该及时指出,表示这样说不对。和孩子一起上街,孩子要随地大小便,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并立即帮助他找厕所。2、3岁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办不到的要求时,家长应该明确地用摇摇头来表示否定。相反,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和行为,则用点头、微笑来加以肯定。

  4.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儿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对1、2岁的小孩,是初步建立良好习惯的问题,使他从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中,逐步了解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比如小孩用哭来要求家长满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脏东西之类),家长不理睬他或制止他,几次以后,小孩就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了。3、4岁以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些浅显的道理,比如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打人为什么不对等,孩子渐渐听懂了道理,也就能比较自觉地辨别是非了。

  5.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总是外因,要通过孩子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小学生从众心理的根源探析

  1.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和行为。

  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活动能力偏低的学生,在老师、家长、同学长期一次次的负面评价下,不仅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同时还会陷入别人学习好、能力强,只要与他们保持一致就不会犯错误的认识误区。因此,为了少挨批评,他们只有选择“人云亦云”,即使有时已经看出其他同学的错误,他也会因不自信而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在内心保留自己的想法,却表面从众。

  2.集体规范压力过重,容易使学生产生从众心理。

  学生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必然要遵守既定的行为准则和角色规范。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规范会产生一种压力,使得一些独立性不强的学生为了避免偏离群体而失去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更为了消除自己被群体孤立后的恐惧心理,只得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紧跟或参照他人方式行事,并无条件地遵从群体的规范,在从众中获得暂时的心理满足。

  3.迫于一时情景,学生会产生从众心理。

  在特别的情景或特定的场合下,缺乏一定判断力的小学生极易出现从众行为。如有一次我们教室内一扇窗户的插销坏了,有5个男生爬了窗户,追究下来竟然有个同学很委屈地说是跟着班委干的,他还说知道这样不对,可看到张××(学习委员)也做了,就以为没事。这就是典型的因缺乏判断力而产生的不良从众行为。

    热门标签

    49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