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快速阅读方法3篇

学俊1252分享

生词是阅读的一大障碍,除了平时要多背单词积累词汇外,还要加强培养处理生词的能力,力求既不影响文章理解,又不影响阅读速度。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多文本快速阅读方法3篇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像是世界的本质,声音是交流的工具

世界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们经常会这样说:“我们眼中的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但却很少会这样说:“我们耳中的世界……”、“我们所听到的世界……”。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说:世界是属于眼睛的,世界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组组图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了,或者假如我们一生下来眼睛就是瞎的,那么,这种没有图像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不知道那些生下来就看不到的人是靠着什么来感受这个世界,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发挥自己内心的想像?如果发挥想像的话,他们是否能够在心中看到那些只属于他们的图像?

那些只有几岁的小孩,他们词汇掌握得不多、语言并不丰富,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主要通过眼睛所看到的图像,他们的学习与记忆、甚至他们的思考都是以图像为主。

然而,随着小孩逐渐长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汇,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逐渐习惯了用语言(声音)去学习、记忆、思考,语言逐渐成为了大脑最常使用的工具,这时,大脑的图像功能就逐渐退化,用图像进行学习、记忆、思考的情况越来越少、最终甚至不再使用。脑海里只剩下了声音,图像完全消失、不再出现了。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把书面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以来,人类就进入了声音记忆的时代。文字交流的方便与实用让人们慢慢忘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图像,文字不过是为了方便交流而发明出来的工具。在这个声音记忆时代里,每一个人都从热爱图像、富于幻想与创造、充满热情与激情的孩童被统一塑造成了只会使用声音的枯燥乏味的工具使用者。

真实的世界被抽象化了,被慢慢隔离了,人们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袋子里,没有办法触摸真正的世界。

在人类远古,语言并不发达,文字还没产生的时候,人们是用图像来进行思考、进行表达,当他们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有着非常清晰、非常生动的图像,不仅仅是想像得到,甚至还应该在脑海中看得到。

但是,随着相互交流的迫切,人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这样,语言和文字就产生了。随着语言和文字使用的越来越多,人们就逐渐失去了清晰生动的想像能力,脑海中再也看不到图像了,而只剩下声音在回响。

人类的思考就这样从具体走向了抽象。

小孩刚出生,还不会讲话的时候,还是像远古的人类一样,脑海中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但随着逐渐长大,图像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声音则越来越多,直到12岁以后,脑海中就基本看不到图像了,只剩下纯粹的声音。到了成年,大脑的这种想像能力越来越差,再也想像不出清晰动人的画面,于是也就懒得去想像了。

学习的过程是把词语图像化的过程

当我们还是小孩、还不认识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可以说话、思考、想像了。

还记得我们学说话的过程吗?在我们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大人就指着妈妈不断地让我们叫“妈妈”。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听到“妈妈”这个词语的发音,根本不知道“妈妈”的含义。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把眼前这个最亲切的人跟“妈妈”这个无意义的发音联系在一起了,所以,一旦我们能够开口说话,就能朝着妈妈喊“妈妈”。

当我们稍微长大,开始上学、开始识字的时候,我们是从最简单的名词开始学起的,比如“人”、“太阳”、“月亮”、“车”,等等。当然,这些名词总是和相应的图像放在一起,让我们把这些名词与相应的图像对应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最简单、最基本的学习是非常图像化的,只有把这些原本毫无意义的词语和相应的图像联结起来,我们才能赋予这些词语以意义。

再复杂一些,当我们学到动词的时候,例如“跳”、“跑”、“飞”,等等。这些词语开始变得有些抽象了,但仍然可以通过模仿而把这些动作展现出来,我们也只有真正看到了这些动作,才能把这些动词的含义搞清楚,也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它们。

当我们再进一步学习,就会接触到越来越多抽象的词语,例如“幸福”、“快乐”、“美丽”、“智慧”,等等。即便是这些抽象的词语,甚至更抽象的词语,

当我们要真正理解它们的含意的时候,都少不了要去建立相应的图像,例如“幸福”,我们不但要从自己的感受中来理解“幸福”的状态,更要去捕捉一个人幸福时的表情、神态、举止,把这些与幸福这种体验相关的图像都组合在一起,我们才会对“幸福”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同样,当我们学习任何一个抽象词语的时候,都必须要围绕着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情景,建立起一幅幅、一组组、甚至一堆堆图像,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因此,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词语图像化的过程,更进一步说,是把文字、把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缺少了这个图像化的过程,我们就难以学习到知识,也就难以理解、记忆、思考。

理解的本质是建立图像联系

当我们小时候刚开始学习说话、与人交流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去把内心的所想用恰当的语言说出来,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去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来理解别人的话语,怎样来理解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的。

例如妈妈对我们说:“妈妈要洗衣服”,她可能会指指自己,然后指指衣服,然后再做一个搓洗的动作。根据妈妈这个人、衣服的形象、以及搓洗的动作,我们就能大致明白妈妈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这些具体、鲜明的图像联结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能大致理解妈妈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到了上学的时候,老师刚开始教我们认字的时候,都是从最简单的名词教起,例如“人”、“山”、“水”等等,而且少不了会在生字的旁边给出相应的图画。

当我们把这个生字的写法与相应的图画建立起联系的时候,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这些字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理解的本质就是建立图像联系。任何更高级、更复杂的理解,都是以这些基本的、具体的图像进行相互联系开始的。

当这些图像联系非常熟练之后,我们即使不必刻意地去进行想像,也能很快地明白对方的意思。这个时候,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图像联系的内心过程,但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存在的,我们的潜意识已经飞快地把这一图像联系过程完成了,因此我们才得以快速地理解对方所说的话。

而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眼睛看见的是文字,并没有听到声音,但事实上我们是通过默读来进行阅读的。我们的嘴巴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我们通常都要在脑海中进行默读,才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文字的意思。

这种听不见声音的默读,其实就像是我们在脑海中进行看不到图像的想像一样。大脑中看不到图像,但我们仍然可以比较清晰地想像一些图像,例如踢足球的场面、看表演的场面等等。同理,我们的嘴巴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脑海中默默的声音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的。

事实上,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部分情况会用到默默的想像,而大部分情况都是在用这种默读的语言。所以,当我们对两种以上的语言都比较熟练的时候,例如说粤语的人学会了普通话,就会发现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必定是在用其中的一种语言在脑海中“说话”。

所以,当我们一直在用声音(说话的声音、默读的声音)这个工具来进行理解、表达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首先是接收到了这些声音语言,然后潜意识再把这些声音语言转化为图像语言,直到建立起图像联系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达到理解的状态。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并不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并不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时,往往是我们没有能够快速地在潜意识中建立起具体、生动的图像联系,因此也就会感觉到难以理解。


多文本快速阅读方法3篇相关文章:

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文章3篇

如何快速阅读方法文章3篇

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教学的心得3篇

五年级快速阅读方法的作文3篇

3篇文学类文本快速阅读教学心得

3篇快速阅读快速记忆训练方法

快速阅读的读书心得3篇

学生有效的速读训练方法(5个)

快速阅读训练

小学快速阅读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篇

    10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