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随笔心情的记载(三)-读书

春燕 1172分享

  1、解读《穷查理宝典》

  (本周进度20%,累计进度100%)

  这周终于把剩下的20%看完了。结果一点都没有征服了的快感,反而很惆怅。于是又抽着喜欢的部分看了看。

  好的书就是这样。

  你一边想着快点快点往下翻,看看有怎样未知的宝藏在等着你挖掘,

  一边又觉得要克制克制慢一点再慢一点,看完就没有了。

  看剧也是类似的。

  好多好看的剧,一般到了最后几集姐就会弃剧。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觉得需要在心中为它们留个未完结的位置,就像还没演完一样。

  然后结局什么的都是通过刷微薄刷百度刷公号文知道的(捂脸)。

  嗯,好像跑题了,赶紧回来。

  这周把查理最后几篇演讲给认真琢磨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关于人类25种误判心理学,以至于,现学现做,将这25种引发误判的心理倾向整理了一份检查清单,准备在以后做决策、判断时用起来。

  来说说姐印象最深的几点吧。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这个倾向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会有“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是受过教育的,仍然可能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便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这点类似于列维特提出来的,通过激励机制改变了人们做事的动机,从而使得事情按照机制制定者的思路进行。

  这种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

  比如,列维特自己,在训练三岁的女儿独自如厕时,就提出“只要独自上厕所,就能获得一颗棒棒糖”。

  结果,三岁的女儿在一天之内就学会了之前拖拖拉拉一个多月不肯的独自如厕。

  但也引起了后遗症,就是为了得到这个棒棒糖,小女孩学会了每次只尿一点点,然后每隔三分钟就去尿一次,因为列维特没有在激励机制中限定间隔时间。

  哈哈,是不是觉得忍俊不禁?

  但这个例子其实除了有趣,还引发深思。

  这么小的小朋友就会根据激励机制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行为,还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机制中的漏洞为自己谋福利,何况大人呢?

  所以薛兆丰老师在讲经济学时,有一句非常精准的概括就是“凡有政策必遭遇对策”,比如人们在应对价格管制时的反应,采取那些非价格的其他竞争方式比如排队。

  因此,查理的忠告就是,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姐随笔心情的记载(三)-读书”

44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