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随笔心情的记载(三)-读书(3)

春燕 1172分享

  (3)回馈倾向

  人类身上有非常明显的“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倾向,这就是“回馈倾向”。而这种倾向通常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觉察,但已经被人操控了。

  比如西奥迪尼做的实验。

  实验一的场景是:

  实验员在大学里闲逛,碰到陌生人时就请求他们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带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

  这个请求的达成率大约是1/6,也就是1/6的人会答应这个请求。

  实验二的场景是:

  仍然是这个实验员在大学里闲逛,碰到陌生人时先请求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每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照顾少年犯。

  这个请求非常荒唐,因此拒绝率达到100%。

  但是,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实验员被拒绝后,随后提出请求他们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带一群少年犯去动物园的要求。

  这时候,这个请求(请注意,这个请求与实验一是一模一样的)的达成率从1/6提升到了50%。

  是不是很惊人?

  在实验二的场景中,就因为实验员开始时提出了那个不合理的要求、随后看似做出了让步,就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也做出了回馈式的让步,从而使得任务的达成率大幅提高。

  看到这个实验时,姐的第一反应就是和“锚定效应”特别类似。

  锚定效应虽然说的是有具体的数字,但人们存在的潜意识的回馈倾向,也是根据最初提出的目标进行下意识地让步。原先目标定义得有多高,就决定了人们随后的让步大致会在那个区间实现。

  这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大到我们进行商务谈判,小到我们进行沟通,都可以应用这个倾向,去达成我们的实际需求。

  比如说,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

  你会觉得这个目标高得太离谱了,那好吧,咱们把这个目标降低到5000万。

  怎样?

  是不是比一开始就给你提出5000万的目标更容易接受了?

  嗯,这只能说明你是个正常人,有着非常正常的回馈倾向,哈哈。

  (4)自视过高的倾向

  这点必须说一说。

  所谓的自视过高,指的是错误地高估自己、过度称赞自己的“私人物品”(比如配偶、小孩、自己做出的决定、拥有的某件物品)。

  这种倾向其实蛮明显的。

  比如说家长们经常犯的错就是,总觉得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

  当然,这点其实是会变化的,尤其是在上学之后。

  家长们受到升学压力和周边对比的压力,就会造出来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另一个心理倾向“压力影响倾向”作用的结果。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书查看。

  自视过高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会降低我们在评估自己的相对能力时的准确性。

  比如,姐的一个朋友,是位工程师,在单位中因为经常和主管意见不一致产生摩擦,他就特别郁闷,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平心而论,姐觉得他的能力是不错的,但并未达到他自己认为的那种高度。

  于是,姐就劝他说,如果实在干得不开心,不如考虑换份新工作。但一定要记住,在新工作找到之前,不能对外泄露,更不能辞职。

  然后他就开始找工作。

  结果他中意的几家公司最多只进入初轮面试,有的甚至连第一轮筛选都没能通过。

  他也辗转托人去问了下HR,给出的答复都是他的技能和能力并未达到公司社招的要求。

  这段经历让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也许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牛,于是他也开始慢慢调整在单位中的沟通方式,而且开始同步学习、更新技能。

  因为这段经历也给他的职业生涯敲响了警钟,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认清自己确实是最困难的事情。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姐随笔心情的记载(三)-读书”

44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