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小黄 1172分享

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多花心思,不要认为给了钱,学校就会帮你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小偏整理了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方法,欢迎参考借鉴。

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烫伤

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起成人对温度更敏感,烫伤对幼儿的伤害也更大。烫伤根据程度分为三级,处理方法也不同:

常见烫伤处理误区

1.胡乱扯下烧伤处衣物:会加重对皮肤的伤害,甚至会将表皮扯下。

2.在伤口处涂抹牙膏:牙膏对治愈烫伤并无效果,还可能造成伤口黏连增加医生处理的难度,也可能引起感染。

3.挑破水泡:容易引起微生物入侵造成感染。

烫伤正确处理方式:

1.一级烫伤:皮肤发红、微肿、无水泡、局部疼痛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半小时,擦干后,在伤处涂抹烫伤膏。

2.二级烫伤:形成水泡、疼痛剧烈

用消毒的油纱贴在伤处,盖几层无菌绷带包扎。10~14天后揭开查看情况,必要时再包扎一次。

3.三级烫伤:全层皮肤受损、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和瘢痕。

在伤处绷上无菌绷带后立即送往医院。

  冻伤

  与烫伤相反,气温过低、湿度过大或大风的情况会引起冻伤,冻伤的处理方法如下:

  常见冻伤处理误区

  1. 用雪、冷水复温:只会延长机体受损时间,加重损害。

  2.用火烤受伤部位、或靠近电暖炉复温:会有灼伤的风险。

  3.挑破水泡:容易引起微生物入侵造成感染。

  冻伤正确处理方式:

  1.一度冻伤:有痛感、水肿、呈现青紫色

  等幼儿缓和过来后让他喝些热饮(牛奶、茶等),在冻伤部位涂些凡士林、蓖麻油并用绷带包扎。

  2.二度冻伤:伤处形成一些带血的浆液性水泡

  在水泡上涂抹青霉素或链霉素软膏,再缠上绷带。

  3.三度冻伤:出现皮肤坏死,甚至伤及深层组织

  在伤处缠上干燥的无菌绷带,并立即送往医院。

  中暑

  长时间待在过热的房间或在太阳下曝晒都有可能导致中暑,中暑的处理方法如下:

  常见中暑处理误区

  1.过量饮用热水:会造成盐分的进一步流失,甚至会引起抽风。

  2.过量进食:加重消化系统负担,不仅营养无法吸收,还会加重病情。

  3.冷饮降温:冷饮容易对幼儿的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中暑正确处理方式:

  将幼儿迅速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并用冷毛巾、风扇帮助散热。若幼儿可以自己饮水,则可以让他喝一点盐汽水、十滴水、人丹。

      触电

  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玩弄电器或开关时都可能发生触电的危险,触电的处理方法如下:

  常见触电处理误区

  直接用手去救助触电者:施救者可能也会触电。

  触电正确处理方式:

  选择安全可靠的方法尽快切断电源(救护者也要注意自身防护工作),对幼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要迅速、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尽快送往医院。

  溺水

  同样,幼儿也喜欢与水做游戏,这也造成了溺水的高发,面对溺水的幼儿,我们要这样处理:

  常见溺水处理误区

  倒背着孩子控水:容易造成胃部内容物倒流阻塞器官,并引起肺部感染,还延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溺水正确处理方式:

  救护人要轻装上阵,快速游到溺水者后方抱住他,并将其拖上岸(不要正面施救,可能会被溺水者紧抱导致双双下沉)。上岸后立即脱去湿衣服,用清洁的手帕、纱布缠住手指清理溺水者口鼻,然后将水从呼吸道和胃中排出(采用按压法)。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尽快将溺水者送去医院。

  鼻出血

  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要出鼻血,有的幼儿更是一天就要出好几次。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巨大的伤害哦。面对幼儿鼻出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常见鼻出血处理误区

  1.仰头、平躺止血:血液倒流会引起不适,甚至阻塞器官导致窒息。

  2.用纸巾塞鼻孔:纸巾提供的压力往往不足,不能有效止血。

  鼻出血正确处理方式:

  先让幼儿坐下并保持安静,松开他的衣领和腰带,头部微微后仰,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按压幼儿鼻翼,同时在额头放冷毛巾或冰块。若血止不住,可以用棉花塞入鼻腔(不能太松),也可以用麻黄素滴鼻液止血。血止住后,要叮嘱幼儿一小时内不打喷嚏、擤鼻涕、咳嗽,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如果用了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止血,应立即送往医院。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误区

  误区1:把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和认知发展价值对立起来。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发展学派是分别从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来阐述游戏的发展价值的,他们各自强调的是游戏的一种发展功能。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会选择其中的一种理论作为依据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有的教师认同游戏的情感价值,则对幼儿游戏不作任何干预;有的教师认同游戏的认知价值,则往往会以教育的认知目标干预幼儿的自主游戏,使游戏变成教学。

  我曾听一位教授讲过这么一个例子。

  在美国的一个幼儿园,孩子们正在自发地进行各种活动,其中有个小女孩正在用紫色的蜡笔给画纸上的橘子涂颜色。一位来访的中国教师提醒正在带班的美国教师:“孩子给橘子涂色用错了颜色。”而美国教师却回答说:“她在游戏。”可是中国教师又说:“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使用正确的颜色,这正是机会呀!”

  这个案例中的两位教师,对游戏的发展意义的看法是对立的。美国教师的看法是:既然是游戏,那就随孩子去吧,只要孩子高兴。中国教师的看法是:即便是游戏,也承载着教育的功能。或许,中国的教师在投放蜡笔、画纸等游戏材料时,已经附加了正确使用颜色、颜色不能涂到轮廓线之外等行为目标。殊不知,游戏附加了外在目的,丧失的正是游戏者的自由意志,游戏也就不能被称为“游戏”了。当然,“随孩子去”的无所作为也不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机会的初衷,因为既然教育利用了游戏,那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理解幼儿游戏行为带来的发展信息,为幼儿提供顺应其游戏需要的生成式回应。当然,这是一种指导游戏的技巧。

  误区2:把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等同于具有游戏形式的教学。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种理念,但幼儿园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机构,因此开展教学活动也是必需的。游戏与教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于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逻辑就成了“基本”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言下之意正是让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然而,这一改革理念在事实上却导致幼儿园出现了大量的虚假游戏。

  ●小鱼找朋友:幼儿身配小鱼胸饰,有的小鱼身上写着计算题,有的小鱼身上写着数字答案。幼儿相互找能与自身算式答案配对的小鱼。教师作为钓鱼人,专钓那些计算有错误的小鱼。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练习计算。

  ●小兔采蘑菇:一群幼儿头戴小兔头饰,手挎篮子,跟随一位头戴兔妈妈头饰的教师,依次走过羊肠小路,走过独木桥,跨过小沟,来到草地上采摘蘑菇,再原路返回。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练习走、钻、跳、跨等动作。

  ●三只蝴蝶:幼儿扮演蝴蝶,在教师的导演下,反复练习《三只蝴蝶》故事中的角色语言和动作。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练习复述书面语。

  以上这些被教师称为“游戏”的活动,徒有游戏的形式,却没有体现游戏者的自由意志,即虽然创设了情境、配备了头饰或胸饰等,但幼儿的行为却是被动的。我们认为,如果将这类披着游戏外衣的教学活动看作是“游戏”,那幼儿在幼儿园里真正自由游戏的时间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保证了。此外,这类徒有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表现价值大多大于发展价值,以练习为主而很难有新的挑战,因为新授的内容很难被游戏化。其实,上述活动完全可以通过个别化的自由游戏来实现其练习功能。

  误区3:把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理解为游戏材料要实现多重教学目标。自从引进了区角活动后,为不同的区角投放材料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考量材料的多功能性则成为教师投放材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体现出材料的多功能性,教师们伤透了脑筋。每投放一种材料,教师都要竭尽所能地开发出这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即所谓的玩法一、玩法二、玩法三……但问题是这些玩法并不是幼儿自发创造的,而是由教师规定的操作方法,每种玩法都承载着实现一种教学目标的任务,导致的结果是区角中的游戏变成了作业。



常见的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方法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2020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1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