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汇总2021最新

小黄 1172分享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汇总2021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汇总2021最新

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代表作:《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伤仲永》、,《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登飞来峰》。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虚词

(一)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二)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8、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9、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0、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12、既其出(助词,无义)

(三)“以”

1、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来。“无物以相之”。

3、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

4、表承接。“由山以上”。

四、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

5、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6、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五、一词多义

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文言虚词积累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学好语文的三个核心要素

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推荐一定要订阅《语文报》,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拿到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准备一个本子,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梳理汇总2021最新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26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