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

晓芬0分享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精选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提高教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3.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4.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教学难点】

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1)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教师提示:《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二、介绍作者

甘珠尔扎布(1903年7月17日1970年),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蒙古族,辽宁彰武人。《猎人海力布》是甘珠尔扎布整理的。民间故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民间故事往往因为时代久远、又是口头传播,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作者。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流传、宝库、珍宝、焦急、叮嘱、崩塌、发誓、迟延、后悔、酬谢、牺牲、谎话、扶着、催促、避难、震天动地(重点指导生字“珍”为前鼻音音,“叮、”为后鼻音;“酬、珍、嘱、誓”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难(nán、n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②读一读:面对这些逃难(nàn)的同胞,即使再困难(nán),我们也要帮助他们。

学习多音字:传(chuán、zhu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chuán)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②选一选:从他的传(chuán、zhuàn)记里,我们知道他母亲是得了传(chuán、zhuàn)染病而死的。

(3)理解词语

练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珠玉宝石的总称。( )

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 )

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 )

各种鸟兽的总称。( )

形容非常真实。、 ( )

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 )

①指名回答。②拓展“原原本本”,说AABB式的词语,并积累。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第四段(第11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清全文写了几件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用简短的话说说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四、学习“会写字”

酬、焦、珍、叮、嘱、延、悔、誓、扶、塌、谎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酬、珍、叮、嘱、悔、扶、塌、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延”半包围结构,“誓、焦”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酬、悔、嘱”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延”,学生练写。

酬:酉字要窄、里边有一短横,州字第二笔是竖撇、稍长,中竖要短,右竖最长。

嘱:尸字要窄长,禹字上窄下宽、各部分都要扁、中间一竖贯穿到下框。

悔:母字竖折和横折钩下边都稍往左拉、末端要交叉,中间一横左右都出头。

延:左边是廴与辶不同,右边不是正字、上边是短撇、末笔竖折是一笔。

誓:折字要扁宽、扌的一提和斤字的横稍长,言字的上横最长、下边都要窄。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优美的句子,并积累:

(1)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2)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3)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2.练习运用:

(1)根据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参照板书,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猎人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

2.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重点、难点)

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三、品读释疑

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1)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理解感受:每次、总是、只、很少)

(2)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 )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

2.提问:有什么发现?(与“救小白蛇得宝石”有相同点有很多人物描写,并进而回顾学习方法)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热心助人”与“舍己为人”的异同)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

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

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

④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文中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教材课后题小练笔。)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其实就是缩写课文,将一篇长课文压缩成一段话。

七、课后作业(选做)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2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

[归纳学生问题: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⒉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⒊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

历史文物

园林毁灭

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略)

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工协作根据不同任务学习不同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示讲解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三、五自然段。]

[扶、放结合体现学生自主性。]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介绍园林概况。(电脑演示)

2、[扶]理解课文内容。⑴学生自读课文。⑵结合电脑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介绍园林景观。(电脑演示)

2、组长主持:游览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其它组学生谈感受。)

3、[放]互问互答理解课文内容。(其它组学生提问由园林艺术考察小组进行解答。)

[预设问题:⑴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⑵圆明园内的建筑有什么特点?⑶为什么说买卖街和山乡村野都是象征的景物?⑷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有什么特点?]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描写园林景观的优美语句读一读,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

⑵品读:圆明园中山乡村野。

A、指名读。美在什么地方?B、这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具体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C、自由读。D、指名读。

⑶品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名读。B、理解饱缆流连的含义。C、指导:在园内游览景色众多看不够也不想走,应该用依依不舍、缓慢的语调来朗读。D、自由读、指名读。

⑷导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导语部分学生跟读。)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读、演、讲结合体现主导、主体作用。]

㈠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笔勾出重点词句理解。2、理解重点词句。[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说明文物种类很多。上自下至说明时间长。(20__千多年)]

3、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这些文物还能遗留下来,说明园内文物怎样?(珍贵价值高。)4、学生汇报考察结果。(电脑演示)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㈡第五自然段。(园林毁灭)

1、演示汇报。(电脑)

2、组员补充。

3、自读课文。思考:英法联军采取了什么野蛮手段来毁灭圆明园?

4、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闯进、统统、凡是、毁掉、实在。]

5、看视频。

6、写作训练。(谈感受)(电脑输入)

7、小结。

五、总结。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文中心句的阅读感受。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校对。

新鲜尤其糕饼沉浸

即时拣

2、师生谈话: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摇桂花)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段童年趣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琦君奶奶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下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小琦君摇花里的心情如何?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可以做做记号,在书边写下来。(乐)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生对读)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个别读,齐读)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就喊。

3、齐读,读出快乐。师:想看桂花雨吗?(出示课件)师配乐诵读:桂花雨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香了我的每一根发丝;落在我的鼻尖上,落在我的衣领上,落在我的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我满头满身的了。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说。

4、师:难怪小琦君会情不自禁地喊:(出示)让我们也来喊一喊吧!(多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这一喊,喊出了陶醉,喊出了惊喜,喊出了快乐!沐浴着这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花香,感受到快乐的仅仅是我吗?还有谁?引读:母亲——父亲——(出示诗句,指导理解、读)

三、品味桂花香

1、多么让人难忘的快乐呀,多么令人沉醉的桂花香啊!课文还有许多处都写到了桂花香,请同学们赶快找出来,在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指导品词析句: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带着这样的香我们一起读——(齐读句子)

四、感悟思乡情

1、正因如此,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

真的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生自由发言。

2、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出示诗句,集体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3、配乐,引读中心句:

师:当年,母亲触摸着故乡的桂花说——(生读)

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是说——

每年丹桂飘香,母亲总是说——

当八十多岁的琦君奶奶回到家乡,仿佛听到母亲在说——

4、引读最后一段:每到这时,——

5、结课:悠悠桂花雨,浓浓思乡情,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我们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琦君奶奶被称为台湾的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文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找她的作品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背父亲吟诵的小诗。

2、课后读一读琦君的作品,做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小学教资试讲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3、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    )捧(    )吩(   )栋(    )

拙(    )棒(    )纷(   )拣(    )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 )观赏( )认真( )

担忧( )赶忙( )时期( )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像不开花时,;开花时,

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合作探究】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练练测测】

1、归类写词语(至少5个)

花类:梅花、桂花、

鸟类:大雁、麻雀、

树木类:松树、榆树、

2、句段推敲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在句中“浸”的意思是:,你觉得“浸”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 )的场景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看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84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