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晓芬0分享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汇总5篇

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搓捻、企盼、繁衍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学习她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及高超的教育艺术。

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莎莉 文老师的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3、找出文中有关“爱”的句子并进行仿写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1、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 海伦的对光明的渴望。

教学难点

什么是爱及海伦成功的因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自备道具,让一位学生蒙住眼睛,塞住耳朵,从台前走回座位,并谈自己的感受。刚才我们通过这个游戏感受到了聋盲人生活的不容易,那么对于既看不见,又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的海伦·凯勒来说的人来说,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是谁把她从黑暗、无声、无语的世界拯救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海伦·凯勒写的《再塑生命》。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搓捻cuō niǎn 企盼(qǐ) 迁徙(xǐ) 繁衍(yǎn) 觅食(mì)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2、阅读本文,你会发现本文在排版上有意将课文分成三部分?请你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四、研读赏析

1、莎莉文老师以其卓越的教育艺术开启了海伦的思维,让海伦看到了光明,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最佩服的是她教育海伦的哪种做法?。

我喜欢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的方法,因为

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让海伦有了哪些变化?

明确:从以前的痛苦、失望、迷茫中走了出来,认识了事物,理解了自然,理解了爱,变得坚强,乐观。

3、从莎莉文教育海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明确: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4、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了作者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五、合作探究

海伦·凯勒的成功为她赢得了世人的尊重,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结合文章内容及海伦经历讨论海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讨论并明确:

1、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doll)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这样,她能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海伦不仅对知识总是怀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对大自然也格外敏感。“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3、坚持不懈,热爱生活。

小结:作者的性格品质特征——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文中的“我”──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六、语言赏析

1、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赏析。

2、找出文中描写爱的句子,并试着仿写几句。

“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在同学仿写时播放歌曲《爱是你我》

七、拓展延伸(可根据实际省略)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

杨光 皮斯托瑞斯 张海迪 桑兰 力克·胡哲 贝多芬 阿炳

2、他们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成长资源。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 海伦·凯勒

认识具体事物

走进自然

理解爱

黑暗 光明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

目标3、5。

【教学难点】

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⑴ 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 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⑶ “其”的含义:

①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⑴ 开端:遇狼。

⑵ 发展:俱狼、御狼。

⑶ 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⑴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⑴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⑵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预习短文两则。

3、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完成“有趣的汉字”。

2、 认识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标志。

3、 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4、 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书写只有横画和竖画的字和字形扁斜的字。

5、 语文生活:让学生搜集一些绕口令,小组进行绕口令比赛。

重点难点:

1、 了解“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的原因,懂得生物之间存在这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

2、 以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出绕口令比赛时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海拾贝

(一) 有趣的汉字。

1、 明确要求:中间填上一个字,与四周的字组成一个新字。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 交流反馈。

4、 教师小结。

(二) 看标志,读词语。

1、 出示各种公共场所常用的标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 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认一认,读一读。

(三) 加标点。

1、 学生自由读,读准确,通顺。

2、 学生试着加标点。

3、 交流反馈。

二、 阅读欣赏

1、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2) 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上述事物相互间的简单关系。

(3) 教师板书:除了这些简单的关系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复杂关系?今天我们就来阅读《狼和鹿》这个故事。

2、 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了解森林以及鹿前后的变化。

(1) 教师导读:同学们,在人们捕杀鹿前,狼和鹿的生活怎样?森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2) 集体反馈。

(3) 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各种事物在森林里的特点来。

(4) 教师过渡。

(5) 教师导读。

3、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类捕杀狼却使得森林遭到破坏,鹿群急剧减少呢?

(2) 指名反馈。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 引导学生发现“功臣”“罪魁祸首”和其他词语和句子的不同。

(5) 指名说一说。

(6) 教师小结。

(7) 拓展思维:了解到这里。你们想对狼以及人类说什么呢?

(8) 教师总结。

三、 作业

1、 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2、 搜集资料了解其他熟悉的动物与植物间的关系,然后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写字板

(一) 说说如何正确使用钢笔。

(二) 展示写得好的作品,教师分析。

(三) 请写得好的同学说说体会。

(四) 学习新课。

1、 出示课件“窄”

(1) 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 教师相机介绍。

(3) 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他的字。

2、 出示“厢”

(1) 指名回忆前面学过的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的要点。

(2) 学生按要点自行练写,教视巡视辅导。

(3) 集体评议。

3、 出示“建”“遭”

(1) 这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他们的书写顺序和“厢”不同,他们该怎么写。

(2) 学生书写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3) 教师小结:先里面、后外面。

(4) 学生练习写字,教视巡视辅导。

(五) 学生练习。

1、 学生描红。临写。

2、 请学生上黑板写。

(六)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二、 写毛笔字

(一) 复习“多个横画排列的字”和“多个竖画排列的字”的要点。

(二) 学写“只有横画和只有竖画的字”

出示课件“正”

1、 教师说明:只有横画和有竖画的字,笔画间隔均匀,字形方正。

2、 教师结合课件边说明边范写。

3、 学生联系临帖。

(三) 学习写“字形扁斜的字”。

出示课件“方”和“乡”

1、 教师说明,字形扁斜的字,整个字的中心线两边基本要对称。

2、 角势结合课件边说明边范写。

3、 学生练习临帖。

三、 展示写得好的作品,上台交流体会。

四、 作业

1、 练习写“只有横画和竖画“、“字形扁斜”的字。

2、 写完后在写得好的字的下面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

第三课时

一、 听相声,激发兴趣。

1、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先听听著名的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几段绕口令。

2、 说说什么是绕口令?

3、 教师小结:绕口令绕得好可以帮我们读好容易混同的字,也可以是我们口齿伶俐。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 小组接龙,进行比赛

1、 明确要求。

(1) 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进行比赛。如果本组有一个同学说错了,就由另一个组的同学接着说,如此循环,看哪个组最先说完,然后进行小组评比,评出“最佳合作奖”

(2) 看谁说得又快又准,评选“绕口令能手”。

(3) 听的同学要认真。

2、 小组接龙比赛。

3、 评选“最佳合作奖”和“绕口令能手”。

三、 课堂小结

1、 教师为“最佳合作奖”和“绕口令能手”颁奖。

2、 小结: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如果你们都能天天练习,那么你们呢的口齿一定很伶俐,说不定,在你们的中间也会出现一个相声大师呢!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3、培养热爱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读:《两只老虎》

(二)课前预习必备——生字词的学习积累: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pā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三)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问: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

(四)文本归纳——中心: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梯子案例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五)板书设计:

一、开篇点题,观察者自己

《动物笑谈》

二、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六)布置作业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练习册。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5】

知识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

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幽默的特点。

情感目标:

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地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明确: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了;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明确:“小凫一出壳……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和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赏析: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可可”比作“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写出了可可动作的轻盈敏捷。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描绘动物时,作者使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进行分析。

示例: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分析:通过“我”的见闻,从侧面写出了“可可”的调皮、淘气。

1.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示例:①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②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③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明确: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三、板书设计

总: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会带来许多趣事

课后反思:

通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分析技巧”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积累相关知识的目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只采用了“自由朗读”“散读”的朗读方法,缺乏集体朗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理解。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把集体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85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