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笔记

福萍1141分享

2023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笔记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母爱是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爱。通读全文,每一词、每一句,都充分地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无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他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后来,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生字词

残疾 焦躁不安 憎恨(zēng) 暴怒无常 砸碎 墙壁 沉寂

瘫痪(tān huàn) 侍弄(shì) 捶打 整宿(xǐu) 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 憔悴(qiáo cuì) 央求 神色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豌豆 仿膳 踩扁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泼泼洒洒 烂漫 创伤(chuāng)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词语解释

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问题探究

一、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答: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使“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二、结合全文,理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中两个“艰难”的不同含义。

答:第一个“艰难”:呼吸困难(病重、呼吸极不顺畅)。第二个“艰难”承受着自己身患绝症的痛苦,用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去唤醒儿子重生的过程的艰辛,牵挂着未成年的女儿。

三、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答: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问题巩固

(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ǎ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

初一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导读

1、 导入

有位诗人说:“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多么深沉的一份爱啊!同学们,在你们心里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是啊,母亲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描写母亲的。相信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史铁生有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预设:他双腿瘫痪,常年患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用笔思考人生。

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我们了解了史铁生艰难的一生,看来这位同学预习功课做得很足,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史铁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认真的朗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勾画你不理解的字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预设1: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预设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 文中的“我”和母亲是怎样的形象?

2. 课文多次提到“好好活儿”,你认为史铁生有没有好好活?

3.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完成的?

预设1

①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对人生失去希望

②母亲:重病缠身、细心体贴、坚忍无私

预设2

一开始没有“好好活儿”,后面慢慢地开始“好好活了”。

预设3

怀念、愧疚

4、 升华教学,共同建构

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也看到了一个在母亲影响下逐渐振作起来的史铁生,让人心生敬仰之情,不得不感叹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意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预设:①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也无声的陪伴我、鼓励我

②我想到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想我应该珍惜眼下,好好的享受母亲带给我的爱,同时也好好的爱母亲。

③我赞同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并且我认为回报母亲的方式就是“好好活儿”,我会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努力奋进,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④我要学习史铁生身上那份坚强、勇毅…


    86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