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案 > 高二 >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

立博20分享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5篇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三)第三环节:板书设计(略)

多媒体显示板书,板书设计力求简约,突出这一框题的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令学生对书本结构有整体认知。最后,诗朗诵,在总结与升华中结束本课。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文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原因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懂得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重要原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思考我们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丰富的素材展示,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同学们,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完成了两个单元的学习。请简要回忆所学过的知识:

第一单元从社会与人两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作用;第二单元从多样性、继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文化的一般特征;我们今天开始的第三单元将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活动2【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及汉字的作用

【展示《汉字的演变》视频及课内探究材料】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仅有一千多字。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学生探究:(1)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源远流长)

(2)根据探究材料说明,汉字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载历史,传承文明)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师设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除了得益于汉字的记载,还有其他原因吗?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一贯重视保存、研究历史,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历朝历代都重视史官的设置与史书的编撰。在唐太宗时代,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为修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都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有史书典籍可考。

学生活动:列举你所知道的史学典籍,并说明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教师设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除了得益于汉字的记载,还有其他原因吗?

展示探究材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一贯重视保存、研究历史,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历朝历代都重视史官的设置与史书的编撰。在唐太宗时代,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为修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都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有史书典籍可考。

学生活动:列举你所知道的史学典籍,并说明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活动3【练习】误区辨析和当堂检测

【误区辨析】

1、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当堂检测】

1、汉字,独特的方块字,字小乾坤大。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史。”这告诉我们

①史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要重视文化的传承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教师点拨: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第1题突出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故选B;第2题突出了历史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因而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故选D。

活动4【活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及其表现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辉煌成果,其所及范围至为宽广,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许多文化元素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例如,独特的语音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完备深刻的道德-、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形式高妙的古典戏曲等,都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国粹。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说明中华文化还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点拨:注意关键信息:“各区域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学生活动: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三个方面列举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示视频:水墨动画《枫桥夜泊》、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宝剑】

教师说明:古典诗词聊聊数语,就能展示一幅生动饱满的水墨画,说明我们的文学艺术风格独特;秦宝剑上涂有一层铬盐化合物,这一技术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掌握,遗憾的是我国这个技术后来失传了。而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才分别发明铬盐氧化处理方法。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前列,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展示: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活动5【练习】误区辨析及当堂检测

【误区辨析】

3、不同地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发展

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指的是没有融入外来文化

【当堂检测】

3、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于2014年10月在漳州市举行。本届省运会的吉祥物命名为阿福、阿仙(右图),经拟人化塑造出一对可爱的男女娃娃卡通形象,阿福代表福建,阿仙代表漳州,两个娃娃身穿福建民间服饰,衣服上的浪花纹样代表福建海洋环境和传统海洋文化的深厚内涵。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独树一帜,独领风-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4、在科学医学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占有重要地位。回族科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这些材料说明

①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②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教师点拨:

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影响,但是不起决定作用;中华文化非常注重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第3题突出了文化的地方色彩,故选A;第4题着重强调少数民族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没有体现民族特性,故选C。

活动6【活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既体现在本土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还体现在对域外异质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佛教。佛教于东汉时期传人中国。对于这样一种异质文化,我们的先人展现出了豁达的胸襟,不仅不予以排斥,而且任其在朝野上下传播,并积极吸纳其思想元素以融入本土文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唐代时已经被演绎得十分精彩、十分优秀。当时的都城长安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中心。

学生探究:唐都长安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原因?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实质性启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

学生活动: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文化霸权主义与开放性发展战略,我们如何选择?

教师总结:开放性发展战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双赢格局;在文化上,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实现文化的交流、借鉴、增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正是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典范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与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树立“三观”;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运用“八荣八耻”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图片导入,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营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通过大学生对落水儿童营救牺牲所引发的思考,从而提出问题:“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1、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2、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坚持中国共产党引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坚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三、怎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个人: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主动感悟先进文化的熏陶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5、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活动3【活动】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比较不同时期历史人物,从而得出道德模范人物的共同特征,为更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学生道德理念,进行传统美德格言比赛。

探究活动二:从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出发,引发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得出怎样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探究活动三: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了解,以张丽丽为榜样。说明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探究活动四:通过对歌曲视频《好人就在身边》的播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

头脑风暴: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

活动4【练习】教学过程

1、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

2、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原因是()

A遵守社会公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D依德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

B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4、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求包括()

①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④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诚信建设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③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点,会导致信用缺失现象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活动5【测试】教学过程

1、2009年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震惊全国。张海超的遭遇中,首先是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张所在单位迟迟不给其开具证明;其次是,他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终于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医技科主任王晓光等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并非众多医院确诊的“尘肺”职业病。事后,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受到了相关处罚。这个事件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危害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③道德楷模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④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更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08年度,江苏首批免费开放174家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说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应该()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包容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4、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宣布: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完全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有利于()

①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知识文化修养②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④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时,省政府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年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江苏作出相关决策的意义。

活动6【作业】教学过程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形成知识网路。加强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习题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4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

四、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五、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 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 — 选举代表 ——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 (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行政、 审判、检察等机关 —— 管理国家、 维护社会秩序( 从左至右)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权力

讨论: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权力。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人民法院、 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板书)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⑤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六、教后感: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5

一:如何预习

具体的方法有三:(1)找难点、抓重点;(2)联系实际提问题;(3)做好预习笔记。

政治一节课学习一框内容,你就利用10分钟时间看一看,找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就算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三、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四,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五,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八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5篇

初二政治下册教案范文

政治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政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5篇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下人教版政治教学计划5篇

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模板

科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范文

    6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