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大全

行政0分享

在我们的开始中经常性的会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来作为我们的作文。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写好我们的读后感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应星光读书会之约,拿出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再次品读,不知不觉读了一个小时,读了前5篇,掩卷沉思,苏翁说得很多,我目前虽然还做不到,但至少在教育理念上,还是有所提高的,现在稍作总结一下。

苏翁说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理解为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每一位学生求知欲望,要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够着桃子,能更好地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力所能及的不同的任务去完成,或有成就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上课就不会出现调皮和做小动作的孩子。

苏翁举例子说,一个历史老师课上的很精彩,他是在用一辈子备课,真正备这一节课才花了15钟,让我感悟到厚积薄发的力量,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语文观,只有多读名家大家的学术著作,站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在课堂上驾驭住学生,知道把学生往哪里引领,在课堂上才不会只重视对知识的讲解,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思维、识记方面,才会主动注重训练学生的智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牛弹琴”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苏翁说:“阅读要跟学习紧密结合地联系起来,如果能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两套教学大纲”,我读后豁然开朗,我理解为挖树根的原理,每节课要传授的知识,就好比是要挖的大树根,树根太大怎么能挖出来?先绕着树根周边挖,当树根周边一圈都挖空了了,树根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在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为了帮助儿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必须重视学科中“关键”知识的牢固识记,而要促进这种牢固识记,就必须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他明确指出:“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结合他在文中列举的物理和生物教学案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提出的“两套教学大纲”:一套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套是促进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和基本技能有效内化的背景资料。正如他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提出的:“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熟记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

我们要思考的是,“智力背景”到底指的是什么?

以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如何更清楚的理解“智力背景”。一篇课文,学生读通读顺并不难,而要理解事实和情感却不容易,因为其间既有知识的隔膜,更有历史的隔阂。认知和经验决定了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进行思考的艰难,学生需要一个阅读思考的支点和平台。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搜集必要的背景文字或“链接”文字的阅读,对文本形成立体的感受,学生才能与文本展开无隔膜的对话,才能读有所得,所以要尽力扩大学生相关阅读的知识面。

我们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创建了“1+X”的阅读形态,是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呢?如:同主题阅读,同题材阅读,比较阅读,回顾性阅读。这些延展在教读课文的练习、自读课文阅读提示后会有提出。统编教材一直在倡导这一理念:要把语文课堂,语文学习,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不只在课堂上发生,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情,课外也是重要阵地。

以上是我今天读老霍后一些粗浅的体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由衷感谢余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星空读书会提供的平台,我相信团队的力量,跟着团队一起飞翔!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

谈到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想这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这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许多学校或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成年累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过着压抑、苦闷、甚至没有自尊的生活。教师们出于职业的道德和责任,常利用休息时间帮他们补课,但不管怎样努力,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他们依然是所谓的“差生”。假期再次拿起《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感触颇多。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我不再是苦恼、不再是埋怨,相反则更多的是信心和耐心。

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困生,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让这些孩子不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所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所接触的,乃是自然界里所有的东西中最精细、最敏感、最纤弱的一样东西——即儿童的脑。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是呀,儿童早期获得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同龄的孩子,因为接受的教育少,甚至根本没接受什么教育,孩子的认知水平远远低于别的孩子,以至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读书……这也就是说,孩子学习困难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后天环境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学困生,可能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埋怨,或者将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间接的否定了孩子。因为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所以最容易忽视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是“对于每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民主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快乐,生活的乐趣。

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学习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欢乐的源泉。我们教育者应该帮助学困生爱上阅读,并且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得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锐,自然我们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在他的实践中,甚至把读书作业,而是唯一的作业,这一做法收到了好的效果。这一做法确实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尝试引导学困生进行阅读,有些孩子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渐渐地爱上了学习。当然,除了让学困生爱上阅读,我们还需要多关心、帮助学困生,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困生学习不再困难。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赏识每一个个体,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呵护与珍爱每一个孩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

偶然从书店的角落中看到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写着: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利用这2个星期的假期细细的阅读一番,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通过假期中对这本书的阅读与学习,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书籍之一,虽成旧,却给了我深刻的回忆.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实例来加深真实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书中的理论为我指点迷津,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和措施,读了以后增加了信心.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联系教学中,一再地强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再联系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兴趣产生动力.

通过对《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学习,确实获益良多.我准备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新学期的教学中去,在工作和学习中争取不断的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大全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初中读后感600字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作文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00字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2000字

    50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