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有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反馈,有的却没能收到学生的反应,这就是有没有掌握提问技巧的区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转化教师认识是前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开展的语言交流是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这一语言方面的交流作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单纯信息交换为基本目标的沟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提问――回答”。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有效提问,能充分避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有效提问,能有效帮助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效提问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提问教学模式,思想上对有效提问进行充分的重视。

  二、明确问题所指是关键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一定要清晰,自然表达所要问的问题。问题措辞需要做到简洁明了,这类问题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到困惑,这样学生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与表达明确的观点。假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连续提问几个问题,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弄不清楚到底需要回答哪一个具体问题,怎样回答。

  比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之时,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在书中找到你认为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与英勇跳崖的事迹,明白吗?课文中为什么强调的是仇恨敌人与勇于牺牲的精神?找到其中的原因了没?这几个问题加起来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狼牙山五壮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战士的“壮”?。语文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连串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做出回答,学生不明确是应该回答“明白了”、“找到了”还是应该回答“为什么”。语文教师采用这种形式的提问,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时间,并且能干扰学生思考与回答。

  三、精确设计问题是核心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做到“少而精”。教师进行提问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对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并能进行主动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之时,数量不能过多。假如设计的问题过多的话,很明显会导致教学从整体上出现分散化倾向,教学整个过程逻辑性势必会冲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很难突出;太多的问题将会缩短学生思考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简单的回应,学生思维方面锻炼的目的也会失败。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之时,要注重精,这实际上指的是问题在提出之时,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然而针对那些记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的可以省略没必要提问。

  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有位老师的教学就是不断地问:早上是什么花儿开啊?中午什么花儿开啊?晚上是什么花儿开啊?牵牛花、蔷薇为什么在早上开啊?……如此多的简单的问题,就导致教学整体的分散化。其实这课只要抓住一个问题就足矣。即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他的做法真妙。请同学想想,你认为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只要这一个问题,就有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2.问题设计要合理有序。高效教学一定要有条理性,教师需要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行为目标与学生教学水平来确定提问问题,并且学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这一内容时,要达到让学生领悟鲁迅先生那爱憎分明的品质。可先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读课文,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从文字、从画面,由抽象到具体地感受鲁迅先生对车夫的爱。(2)提问:难道发现受伤的车夫只有鲁迅兄弟吗?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呢?通过这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进一步形象具体化鲁迅对普通人的爱。(3)提问: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这里连用两个清清楚楚,作者当时“清清楚楚”的只是伯父的表情吗?如此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得鲁迅的高尚品质也就跃然纸上了。

  四、处理好回答过程是保障

  1.平等回答。教师要却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较多的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在向全体学生提问操作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之时,最好采取抽叫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存在悬念,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注意力。教师特别注意不仅要让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作答,还要特别注意那些不愿意作答的学生,要给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才能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来。

  2.适度等待。适度等待指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先停顿几秒的时间,以便能让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假如教师给学生等待的时间很短,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与多角度的思考与回答。相关研究证明,教师合理安排等候的实践,将时间从1秒增加至3、5秒之时,课堂会出现相关的积极变化:比如学生会给出更为细致的答案,出现拒绝或者是随意给出的答案的情况会减少;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整体水平会逐渐得到提升,其作出的回答也往往更加具备预见性;学生成就感加强;那些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也会给出更多与更好的回答。

  3.耐心倾听。教师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与反应,这点非常重要。学生在回答问题之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假如教师打断学生的回答,这不利于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气氛。即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之时,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也不应该给予立刻打断,因为在某些时候,其余的学生可能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行对学生回答作出迅速准确判断答案的对或者错,特别是要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出错误答案到底错在哪,以及为什么会错,这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点评作好准备。

  五、恰当进行反馈是补充

  反馈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反应行为并且带有一定的反馈信息,能向学生清楚的表明其所回答的答案正确与否,是否恰当,进而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把握好一定的度。从理论的层面出发,反馈可以给学生的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能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效果;反馈还能给学生积极提供认知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明确当前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便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来。

  教师积极有效的反馈,能充分激发学生认识到本身学习的重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简洁而迅速的回答,首先,需要表示肯定,比如说“对”或者是点一下头,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再次重复;其次,在恰当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表扬;或者是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更深层的解释,或者再继续的追问一个问题,真正去了解学生是真正的理解,还是去背参考答案。教师在反馈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观点,这样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提问方面的热情。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有的学生喜欢和教师进行非语言的反馈,比如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还有的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脸上往往表现出喜悦心情。

  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反馈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做出的反馈需要和学生的答案相符合。当学生回答的正确之时,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表扬;而当学生做出了错误的回答之时,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纠正。反馈越及时,收到的效果就会越好。二是,教师做出的反馈应该是明确的。这实际上是说教师要能做到准确指出表扬了什么,需要继续努力的又是什么,明确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扬长避短。三是,教师反馈应该是真诚的。教师在对学生回答之后,进行反馈之时,反馈应该是真诚,假如让学生感觉到是言不由衷的话,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方法

  1.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起初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文中的题眼人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找出答案,会认真思考与探索,初读文章的时候,也会主动思索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题眼一般是整篇课文的关键陛词语,能够将课文的中心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例如:在课文《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启发学生找到题眼的亮点,利用“故事”这个词语,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讲了夭鹅的什么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鹅的形象的?(3)天鹅主要有哪些精神与品质?教师通过这些题眼为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迫切希望从文中找到答案。

  2.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表现不积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住突破口,重视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冲突”。这样学生为了想解开这些“冲突”,可以将思维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技巧的运用,开始直接问:“这篇课文主要想体现什么理念?”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可以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这里能够看出,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提出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因材施教,整体提升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过于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课堂表现上看,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比较活跃,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能够主动思考,而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信心一般不强,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对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要问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等,通过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讲课内容将进一步深入,并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谈一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这样的提问方式就非常有层次性,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的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讲:“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之后播放錄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教师可以问学生:“黄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教师运用这种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内心情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73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