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使其终生受益,尤其是刚接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一年级是儿童最易形成各种习惯的时期,这一阶段中,教师以及家长应重视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其能力和性格的发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课堂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手林立,小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但是,他们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以致于有的学生一再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已有明确提示,可他还陷在自己的错误思维中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刚入学时只在意自己的想法,想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而造成上课随意插话的习惯,这往往使他失去吸取别人经验的机会,甚至更严重的导致听课效果的负面影响。

  对于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来纠正他们以前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一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耐心,不随便插话,要听完别人的话,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要分析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然我们的告诉要重复几十遍或几百遍,但别嫌麻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就得天天说,它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但一旦形成,课堂教学会非常轻松而有效率。

  同时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课堂形式多样化,语言生动有趣,条理清晰,使课堂引人入胜。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要适时地组织几个活动游戏的**,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动脑多思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

  孩子是有惰性的,特别是有一批孩子听讲而不动脑,而数学光听是没有用的。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从小养成学生动脑思考的数学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一年级孩子天真胆大是一个好契机,我觉得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动脑思考的欲望,进而逐渐形成好习惯。

  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有人说只有“笨”老师才能教出天才,因为这样的老师总在问为什么,也只有他的学生总在想为什么,所以这样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因此我们也可以装得“笨”一点,总来问一问为什么,你的学生也会想积极地教你,动脑他才会学习。

  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③操作交流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动手中领悟道理,不仅在操作中不断感悟和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活动,他们更愿意交流和动脑,就像小孩摆积木一样,在他们的世界里,会发现我们教不到的许多知识和能力。

  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课标中指出:“审题不仅是一种能力的反映,而更多的是一种学习习惯的体现。”

  很多同学之所以做题又快又好,常常得益于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而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孩子往往凭着以往的经验想怎样做就怎样做,长此下去,对题的理解也越来越模糊,根本看不懂题。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做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可以这样做:(1)一年级的学生是老师读题,应养成学生边听边指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每一个字,既帮助学生认字,又为以后的自己审题打基础

  。(2)教师也可以领读题,在读完题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刚开始可以老师告诉学生,多教几遍后应尝试着学生说一说题意,有助于理解,而且为以后自己审题做准备。(3)要求学生注意关键词语。(4)要求学生要复查一遍。

  四、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

  一年级学生自我检查能力比较差,他们对自己的情况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什么越简单的题,错的反而越多,是学生对于简单的题对自己很有把握,充满信心,更懒于检查,而难题却常常被他们重视。

  认真检查的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一句提醒、再三叮嘱就能形成的,它是一项一点一滴养成的,是一种常规训练。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不用要求过高,主要是让学生有检查的意识。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刚开始时,不要着急,一定要给学生时间,一道一道地教学生在做完题后,用手把做好的答案遮起来,像刚开始那样,重新做一遍,教师在检查前要提醒学生,检查后要追问学生两个答案怎样,给认真检查的学生以表扬,特别是检查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简单的检查方法,而且激发起学生检查的乐趣和激情,对以后的检查验算教学非常重要。

  数学的题型很多,要在学生的接触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总结检查的方法与步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应该不厌其烦地把总结出来的好方法教给学生。久而久之,他们会自觉把这些检查的方法用起来,为以后的计算应用和检查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小学生数学课学习习惯的培养

  1.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1.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1.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1.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2.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2.1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2.2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3.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3.1让学生明确课前准备的意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认为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课前准备才会成为他们的愿望和追求在心中生根发芽,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支配行为。所以,教师可以播放课堂上的同学们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学习的课堂录像,让学生看到录像上的学生没有好的课前准备,数学课和语文课分不清,文具盒歪歪斜斜地躺在在课桌上,学习用品满桌子都是,最令人心烦的是——课上到一半,突然一声巨响,哦,原来是一个小朋友的文具盒掉地上了,这时,老师讲课的思路被打乱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也乱了;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有学生还在到处找练习本,等找到练习本再来做练习时已经浪费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上课的铃声响了,还有好多小朋友转来转去,习以为常地笑着,有的还在叽叽喳喳说着什么。哎,反正是一团糟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一堂课不仅浪费了时间,很多人还没有学到知识。学生看到这样的事例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随后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课堂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从而认识到要想课外少吃苦,少补救,那就首先抓住课堂!要想抓住课堂,首先从做好课前准备开始!

  3.2对学生加强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绝对不行,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教学中我创设一种情景如:现在下课了,下一节课是数学课,可能要数数,要准备些什么文具?……一系列问题,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论文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

    72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