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要怎样合理布置

庄宇 224分享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也为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之作业的合理性布置

  (一) 布置的作业内容应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数学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在小学数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出门坐车、帮家长跑腿买东西等都是需要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作为基础的。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是不是应该考虑这些内容呢?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学生对于现金的接触和使用已经很频繁了,这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个很好的素材。笔者曾听身边的同事说过,有同学做数学题总是出错,但是如果给他100块钱去买一些东西,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各种加减乘除,反而鲜少出错。笔者认为这就是将数学作业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脱节的结果。倘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的生活,那么对我们的学生学好数学来说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二) 根据学生本班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中国大部分学生都将作业看成是负担,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应付任务。当大部分学生对作业抱有这样的态度时,只能说明我们的作业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思考数学作业的出路是什么?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会喜欢什么样的作业。看到孩子们玩游戏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的作业也要设计得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本班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更具趣味性、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动手剪剪、画画,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2. 游戏型作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增长知识。例如,学习二十以内加减法后,让学生回家利用扑克牌,和家长一起做“比比谁的计算快”的游戏,任意翻两张牌,利用数字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进行计算。孩子在“玩乐”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 课内知识和课外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生活化作业

  前面我们说过,数学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圆的认识》学习后,老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1)计划在校园建设一个直径为4米的草坪,要怎样画出这个直径为4米的圆形草坪呢?(2)学校还要给这个圆形花坛安装一个自动喷水装置,安装在哪儿更合理呢?为什么?经过练习,既可以强化圆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巩固�W生画圆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四)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科学而有层次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作业。可以设计让学生能自主选择的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的不同程度,让学生对作业有更多的自主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全面、立体的发展。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思维的局限。   开放型习题往往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解题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尝试,且开放型习题的答案也常常是不确定的,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六) 多学科、多元素相结合,设计综合性作业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可能解决问题的条件不是很完备,也可能干扰条件太多,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要有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因而,设计作业时,要结合现实情况及挑战性,设计综合性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分层练习,尊重差异

  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那就是学生写作业的速度与质量差别太大了。这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的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5分钟就完成了,有的同学半小时都完成不了。不根据各学生实际,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的作业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将我班的学生分成三层:A层为最基础层,B层为中等层,C层为优秀层。每次布置课堂作业时,都出一些基础题,一些提高题,一些拓展题。举例来说,如果我出4题,那么1、2题基础题,3题提高题,4题拓展题,优秀层 4题都必须做,中等层至少选做3题,基础层至少选做2题。这样做作业可以夯实基础知识,A层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也能够在选择的作业中掌握知识点,C层学生除了扎实掌握新知,还得到了思维拓展的机会。既让所有的学生达到了最低的课标要求,又因材施教。如果基础层和中等层的同学能够多做,我也会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果连续一个星期多做,就可以晋级,晋级的同学发一本盖章的本子作为奖励。

  二、作业要少而精

  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拥刈鲎徘�人一面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不愿写作业的原因是觉得作业枯燥无味,加减乘除反复的大量计算,没有什么挑战性;而班上的学困生倒是觉得作业太多、太难,所以一些学困生抄袭别人作业应付,屡教不改,久而久之成老大难,就形成不完成作业的毛病。更有些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晚上十一点多了还在完成家庭作业”,写不完就哭,得家长陪上熬夜完成。这不好,物极必反,会让孩子有厌烦家庭作业的情绪,这样对孩子有害无益。针对这些情况,家庭作业不能多也不能少,难易也要适当。难了部分学生完不成,简单了又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了巩固和强化技能,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让家庭作业真正做到适量,始终贯彻少而精原则。

  我先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A层的学生可以在基础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选择;C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 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作业,就如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我发现A层学生面对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基本掌握方法,C层学生已遥遥领先。于是给A层学生的要求是 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也就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两者移对了,就算是目标达到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 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C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总之,布置作业时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量要少而精,设计要科学,努力到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双赢。

  三、作业形式灵活、样化。

  数学作业不一定都要写在本子上,也可以是一项游戏,一种同学间的合作活动。

  例如,我在上完“年月日”后,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制成谜语,然后第二天请同学猜。学生大多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这一作业,既增强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又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很有趣。学生的热情高涨,第二天同学们的谜语让我都惊奇不已。如:我的爸爸出生于35年前国庆节的后两天;我的妈妈出生于32年前连续两个大月后一个大月的第八天;我出生于8年前第四个季度小月的倒数第三天等等,猜谜的同学积极性也很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所学的知识。类似的还有学习了身份证的编码之后,给班级同学编码;学习了面积计算公式后,测量自家房屋面积等等。

    73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