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应该怎么布置

庄宇 224分享

  作业是教学5个基本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作业”环节紧跟在“上课”环节之后与上课有很强的逻辑性,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反馈教学的工具。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作业的布置

  一、布置作业的基本原则

  1.布置作业的目的性.即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布置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布置作业的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学生的适应性.

  3.布置作业的适宜性.指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中下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作业练习训练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侧重于在解决基本题快而准的基础上,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4.布置作业的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5.布置作业的差异性.初中数学教学存在大面积学困生的现状不容忽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减少学困生.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作业布置也不例外.有些教师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

  6.布置作业的反复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二、作业的内容要做到四个“开放”

  1.开放作业情境,贴近现实生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比如:在教学中模拟商店购物、运动会等许多生活情景.学生在这些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开放作业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一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

  3.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信用社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特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4.开放作业对象,尊重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水平、思维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如果要布置等量的作业,这样就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为了“因材施教”,必须分层次布置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除了作业的难度有差异以外,对于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应有差异.

  数学作业的布置

  1 作业的形式

  教师应布置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师对各层次习题的设置的基础是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的正确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合理分析。

  在新授章节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对各层次习题设置的标准为:第一层次习题以课本练习和练习册A组习题为主,重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第二层次习题以练习册B组习题和补充习题为主,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第三层次以拓展型、探索型和开放性习题为主。

  如在高二年级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或是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裂项相消、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则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对于一般的高二学生,能基本理解和掌握第二层次习题,就已经完成教学目标。

  而在高三总复习期间,设置相同的数列求和内容的作业时,分层的标准就不同了,部分高二时为第二层次难度的习题,在高三时可列入第一层次。这就说明,随着教学的深入,不同章节、不同时段的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的。

  2 批改作业的方式

  2.1 分项评价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2.2 鼓励上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差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一题多改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3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以一本参考书为主现在的参考书很多,要精心挑选一本参考书,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题目,不出偏题怪题。

  3.2 自己先做凡是布置的作业,教师自己一定要先做一遍,删去繁、难、偏、旧的题,修改一些数据,使问题简单化,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3.3 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抄袭,不会做的题可以空着,使教师可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3.4 及时改错作业本的右侧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专门用于改错。不怕不会做,就怕不改错。作业中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教师要针对问题及时讲评,每天批改作业时,都要检查学生上一次作业改错的情况。

    73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