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提高设计质量有哪些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的作业不应该局限于写写算算,枯燥的重复,而应该是灵活地运用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创新性、开放性、操作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倡导学生自己管理作业

  与课堂练习相比,学生的作业效果不太明显,很多老师把这归功于练习不够,其实根本在于学生在作业上投入的精力不足。精力不是指作业的数量,而是指等量作业里学生投入的时间。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生只有对自己创造的、拥有自主权的,才会感到自豪,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这体现在作业上,则需要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作业,自主设计作业,自己完成作业,教师需要做的是对作业进行点评、引导、把握方向,让学生作业更具有实效性。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设计每周一练,甚至是试卷,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把作业的设计权还给学生。不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给作业规定一定的范围以及题型,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既给学生一定的难度,让作业富有挑战性,又把作业设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稍微努力一下,跳一下就能摘到苹果。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好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点修改,然后进行交叉练习。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辛劳,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作业中,从而真正实现我的作业我做主。

  二、探讨合作互补性,倡导学生协作管理作业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作业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活动形式,因而教师需要放弃自己对作业的绝对控制,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管理中来,甚至还可以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协同完成作业,从而把作业变成小组竞赛的一种内容。比如,针对设计试卷,可以引导小组进行分工,有人出填空,有人出计算,有人出应用题;在评价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点评,并且能够讲解,从而真正践行“兵教兵”。在作业合作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争先,这才是根本。比如,在学习“比和按比例分配”后,笔者就曾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小书房,而这着重通过评价的方式来体现。等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家长参与其中,结合实际,来点评设计得合不合理,美不美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补充意见,让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在这设计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个直观理解,还能在设计中巩固所学的比例尺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设计、家人点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遵循作业层次性,倡导学生展示个性作业

  即便同一个教师讲解,同一课堂,同一练习,到最后学生还是会呈现一种层次性理解。虽然对于小班化来说,学生相比较多,但是在布置作业时,仍然需要体现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发展,都能达到最近区域,这才是作业设计的重点。针对小班化实际,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让学生进行互动,甚至可以让作业进行传递,特别有个性作业,更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展示。比如针对统计图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自己去调查,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性,更重要的是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了学生自己对作业的理解,从而让作业不仅具有层次性,同时更散发出一种独具学生个性魅力。可以指导学生统计全班男女身高,统计学生最喜爱阅读的课外书,等等,内容可以多样,关键是要通过统计图来体现。这样一来,可以让作业更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层次性和个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讲究设计开放性,倡导学生作业多元开放

  作业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练习,更多的是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过程,因而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需要开放,需要用大视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作业。可以把学生的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可以纳入到作业范畴中去。当然,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开放,教师更需要从儿童自身出发,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尽可能让学生的作业呈现一种多元开放,让学习评价更具有一种个性,从而让教育更富有时代气息。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的个人成长袋,可以把学生的作品、作业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文字叙述、拍照等方式让学生的作业更具魅力。这种成长袋不仅能够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还能清晰地向家长与同学展示学生自己努力的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作业带来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还能养成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总而言之,作业设计只是课堂的延伸,是检验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更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针对小班实际,尽可能从学生出发,让他们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设立来培养独立人格、团结意识与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一、作业设计具有多层性

  小学阶段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领域,每个教学内容都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使作业更贴近教学内容。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智力因素、生活实践、学习程度存在差异的情况,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习差异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1.计算教学中的分层作业。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B层同学计算A层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培养这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2.图形教学中的分层作业。在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几何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与概率”中的作业分层。在统计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作业设计具有多样性

  没有丝毫兴趣和欲望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设计类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愿做”变为“爱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探究类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和氛围。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验证猜想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通过交流讨论后学生认为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长方形计算,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观察比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更深刻,同时使知识内化为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2.实践类作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后布置实践性作业,体验生活中的大数。如《测量一亿粒黄豆排成一行有多长?》,要求:(1)利用家中的黄豆,自己想办法测量与计算一亿粒黄豆排成一行有多长。(2)根据实践过程,试写一篇实践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A.操作方法与过程。B.计算方法与结果。C.活动收获及总结。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3.游戏类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那么作业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就会事倍功半。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如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作业,

  4.设计类作业。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办一期数学手抄报,学生可以运用到学过的有关图形知识,设计出很多美丽的图案,另外一些数学趣味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735770